-
谢晋元故居 编辑
谢晋元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方塘子,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75平方米,背靠圆墩岌,是一栋沙灰瓦木结构的平房。房屋结构为三幢面两门楼,俗称“三幢屋”。门楼分别为“儒林第”、“荆树居”,内有2个天井,2个厅堂,21个房间,1个巷道把3幢屋相连接。屋门前有个405平方米的晒谷坪。
谢晋元故居和纪念馆内共展出了谢晋元将军各个时期的2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图表和大量历史文物及真实影像资料。谢晋元故居不仅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1998年,蕉岭县政府拨专款赎回已散失的故居房屋,整修后批准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蕉岭县政府拨专款兴建谢晋元纪念馆,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并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2002年,谢晋元故居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谢晋元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谢晋元故居
地理位置: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
占地面积:1080 m²
始建时间:约 1851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7-1848 5-241
谢晋元故居简介
谢晋元故居由谢晋元将军的曾祖父建于清代咸丰年间, 先后历经两次维修。
1962年,谢晋元将军裔孙集资对故居门楼进行了维修。
1998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深切缅怀其孤军奋战、浴血四行的不朽业绩。先后拨款3万元,赎回原谢晋元名下7间房屋,并按原貌进行了修葺。
建筑格局
谢普元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方塘子,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75平方米,背靠圆墩岌,是一栋沙灰瓦木结构的平房。房屋结构为三幢面两门楼,俗称“三幢屋”。门楼分别为“儒林第”、“荆树居”,内有2个天井,2个厅堂,21个房间,1个巷道把3幢屋相连接。屋门前有个405平方米的晒谷坪。前面百米左右为蕉城往新铺镇的西线公路,一条长100米公路直通故居与之相连。
谢晋元故居
建筑特色
谢晋元故居是三杠合面两门楼的楼屋式客家民居建筑,呈西北—东南向,采用穿斗式、抬梁式构架及沙灰夯墙,悬山顶、灰瓦面杉木结构建筑;两门楼中,大门题名为“儒林第”,左侧门题名为“荆树居”,由此可以看出,谢晋元祖上为书香门第,儒士如林,屋主又以历史上田氏荆树典故教育后人,上继儒分,下苦励志,保持团结友爱。
谢晋元故居及纪念馆展览
谢晋元故居
“儒林第”西幢第4间为谢晋元出生地。东、西各有一厅,为谢晋元生平事迹介绍和纪念物陈列室,室内展出有谢晋元在黄埔军校第4期的修业证书,谢晋元在北伐胜利时的留影﹑谢晋元在抗日战争中率孤军奋战在上海四行仓库、谢晋元在孤军营牵着骏马的英姿、上海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及其碑文、上海各界人士追悼谢晋元大会场面、谢晋元墓地等照片,以及谢晋元写给父母的亲笔信(即预立遗嘱)谢晋元呈88师师长孙元良的亲笔函、谢晋元手迹:“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复印件。还有各界人士、书画家为纪念谢晋元而作的书画作品。
陈列室中的丰富展品,展示了谢晋元爱国光辉的一生。
相关人物
谢晋元画像
民国十三年(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4期,军校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主任及副团长等职。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退,史称“八百壮士”。后率部撤入公共租界。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4日,被汉奸收买的叛徒郝鼎诚等杀害,年仅37岁,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少将。
一门五黄埔
谢晋元将军故居五位黄埔生简介
首先迈出革命步伐的是谢晋元。民国六年(1917年),年仅13岁的谢晋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三圳公学”
1998年,蕉岭县政府拨专款赎回已散失的故居房屋,整修后批准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蕉岭县政府拨专款兴建谢晋元纪念馆,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并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
2002年,谢晋元故居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谢晋元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谢晋元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村
谢晋元纪念馆
交通
自驾车从梅州火车站出发,全程51.8公里,共需4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