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庵石刻 编辑
草庵石刻,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麓,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1271~1368年),是世界上现存较好的摩尼教遗址。
草庵石刻由摩尼光佛造像和两方纪年具名记事崖刻组成。摩尼光佛浮雕于庵内崖壁上,圆形佛龛高190厘米,佛像高154厘米,宽80厘米,面貌慈祥,眉弯隆起,颚下两条长髯,脸呈草绿色,手为粉红色,由岩石中的不同颜色雕成,风格迥异。身披佛裳,结带为扣,双手掌心向上,结跏端坐莲座之上,背雕毫光四射纹饰,保存完好。壁龛的上方左右角有两方纪年具名的记事崖刻。草庵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6年11月20日,草庵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草庵石刻
地理位置: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麓
所处时代:元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4-0198-4-0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元至元五年(133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石室,面宽进深各三间,并雕摩尼光佛石像。
1979年,在草庵前处建大华严寺,挖地基时发现一古井,发掘出一件“明教会”褐釉碗和几十块残片。
1987年,在瑞典隆德大学举行的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上,草庵摩尼光佛造像被选为会徽。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参观草庵,视其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
2004年,金庸先生到访后称草庵的存在证明“明教不是我杜撰的”。
草庵
摩尼光佛造像
元至元五年(1339年),草庵内正面崖壁上雕刻摩尼教创始人摩尼端坐在圆龛上的形象,称为“摩尼光佛"。圆龛直径1.68 米,象征摩尼教的日、月崇拜。摩尼光佛坐像高1.54米,宽0.83米,仪态端庄,神态安详,双耳垂肩,身着宽袖对衽长袍,领口有飘带飘于胸前,长袍结带为扣,双手相叠,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背雕十八道毫光四射纹饰,与摩尼教崇尚光明之教义相合。摩尼光佛造像的脸、服饰、手依石质自然天成三种颜色。其形象与敦煌出土的唐代写本摩尼教重要经典《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所描述的“摩尼光佛”基本形似。
摩尼光佛造像
记事崖刻
壁龛的上方左右角有两方纪年具名的记事崖刻。左上角阴刻五行竖排楷书:“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右上角同样阴刻五行竖排楷书:“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 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是草庵立寺时间、立寺人、摩尼光佛石雕像镌刻时间和石构建筑始建年代可靠的原始文字记载。
“明教会”褐釉碗
地理位置
草庵石刻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麓。
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
交通信息
乘坐晋江市内公共交通晋江3路至文明南路站下车,步行1.1千米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