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庄寨建筑群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庄寨建筑群永泰庄寨建筑群

永泰庄寨建筑群由同安寨、九斗庄、爱荆庄、宁远庄、和城寨、竹头寨、荣寿庄、昇平庄、庆丰庄、积善堂、绍安庄、中埔寨等庄寨组成,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群。

永泰庄寨建筑群是闽中地区独具特色的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群,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上庄寨总量超过2000座,现存保护较好的有152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永泰庄寨建筑群以“原生态”的土、木、石结构,以各姓家族创建为特点,单座散建在河边阶地、山间盆地、丘陵的山坡和台地上,除在防御设施和功能方面与福建土堡有相似之处外,其区别于福建土楼、广西围垦、广东开平碉楼等防御性乡土建筑,是“庄寨一体”又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丰富地域文化内涵的乡土建筑遗产。

2019年10月,永泰庄寨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永泰庄寨建筑群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32-3-13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永泰庄寨建筑群始建于唐朝,明清持续发展,晚清几乎遍及各村镇。

成厚庄,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历时五年方成;荣寿庄,麟阳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老禄庄,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昇平庄新寨,由麟阳鄢氏十五世祖鄢光椿建于清嘉庆年间;中埔寨,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和庄,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爱荆庄,开始建造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岳家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嘉禄庄,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万安堡,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北山寨,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和城寨,由林和城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谷贻堂,由黄孟钢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竹头寨,始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5年),历时12年建成;绍安庄,周坑黄氏第四十三世学书公肇于清同治年间建寨;庆丰庄,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建造;宝善堂,开始建造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斗庄,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珠峰寨,由谢天养建于清朝末年,全寨历时22年建成。

2015年9月,为了推动庄寨保护修复,永泰成立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业务主管。同时,依托宗亲力量创建庄寨保护与发展中心,下设理事会,由村民代表主持,在抢修庄寨本体、推动招商引资、已落地业态运营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截至2022年3月,永泰已成立了38个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累计收到社会捐资2000多万元。

建筑格局

编辑
永泰庄寨建筑群是闽中地区独具特色的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群,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上庄寨总量超过2000座,现存保护较好的有152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庄寨一般建于山岗、山坡台地上,寨前视野开阔,易守难攻。高大的寨墙厚达数米,下部用大块的鹅卵石、毛块石依据形状干砌而成,上部用生土夯筑土墙,整堵墙下厚上薄,既稳定又坚固。庄寨大多呈现出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族人按照房族、辈分等分配居住房间。中轴线上的厅堂是重要的公共空间,尤其以位于庄寨中心的正厅最为重要,属于全体族人共有,是举办婚丧嫁娶仪式的场所。正厅的太师壁在当地又被称为“公嫲龛”,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其前方供桌上还放置有香炉、贡品等。

主要建筑

编辑
嘉禄庄

嘉禄庄嘉禄庄

嘉禄庄又叫同安寨,整座寨堡南北长约69米,东西宽约65米,占地面积约390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20平方米,寨堡四周均用石垒砌(有的块石重达三百多斤),石墙高度为4米,上又添筑高2米坚硬土墙,计高6米。寨堡设三道拱架式半月形寨门,门两旁均精选细琢过的块石垒砌,厚度为3米,门为双重,门板均选用厚度达30公分的硬木特制,坚固。

九斗庄

九斗庄九斗庄

九斗庄,位于同安村,坐北朝南,悬山式结构,正厅四梁扛井结构,雕花精美。

爱荆庄

爱荆庄爱荆庄

爱荆庄,位于同安镇洋尾村,面积约5293平方米,外面是以防御为主的建筑。寨墙四周建有走马道,寨堡下面建有地窖,寨内辟有菜地。整座寨堡依山而建,视野开阔。

仁和庄

仁和庄(青石寨)仁和庄(青石寨)

仁和庄又称青石寨,位于同安镇三捷村。庄寨坐北朝南,采光、通风、排水等设施一应俱全,碉楼、瞭望窗、过水道等防御系统完备。庄寨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土木穿斗结构,悬山顶屋面,占地面积6059平方米,建筑面积5463平方米,共有房间378间,最高峰时曾居住200多人。内设厅堂、天井、厢房、跑马道等,外侧横屋依山势逐步抬高,整体建筑高低错落、宽窄相宜、敞藏有致。此外其木雕、石雕、梁柱、楹联等建筑装饰精美,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典型传统建筑。

宁远庄

宁远庄,位于嵩口镇区月洲村的一处小山包,是一座寨堡,寨墙数百米长,6米高,都是用近一米厚的青石块砌成的。寨墙上开有四个大门,东正门装有两重木门,门口留古石马槽。庄内建筑依山势而建,一座座呈品字形的木楼彼此相连。

成厚庄

成厚庄(卢洋寨)成厚庄(卢洋寨)

成厚庄俗称卢洋寨,位于嵩口镇卢洋村,为陈德美所建,内外两重墙的寨堡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818平方米,庄寨位于陡峭山坡之上,易守难攻,防御性强。

万安堡

万安堡(尾寨、太平堡)万安堡(尾寨、太平堡)

万安堡又称尾寨、太平堡,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北面的大樟溪畔,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从高处俯瞰,方方正正的万安堡虽显苍老,却依然恢宏大气。万安堡共三层,形制已接近于闽西北的方形土楼。

和城寨

和城寨(翠云寨)和城寨(翠云寨)

和城寨又称翠云寨,位于丹云乡翠云村。翠云寨呈方形布局,占地面积约3409平方米,寨为四进三院落式布局,寨前有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月牙池。其有五大特色称奇:排涝系统设施奇好,防匪通道设施奇妙,防火隔墙措施奇特,地板防腐措施奇巧,建筑巨石木的运送奇迹。

竹头寨

竹头寨竹头寨

竹头寨位于白云乡,占地面积约379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608平方米。建筑分为前、后和中厅三进式院落,中厅正厅为“七间六厢房”结构。前、后厅与中厅正厝等宽,共计182间房间。竹头寨因山坡地段,边缘坡陡,建筑工程浩大,历时12年。据统计,共用了土石4000多方。现庄寨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寨前现存7棵古松,百年来古松与古寨相伴。

北山寨

北山寨(爱心寨)北山寨(爱心寨)

北山寨又称爱心寨,位于白云乡北山村。三进土木穿斗结构,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845平方米,悬山顶屋面,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典型建筑。建筑依山势而建,周围绿竹环抱,从空中俯瞰,山峰竹林呈爱心状环绕建筑。

岳家庄

岳家庄岳家庄

岳家庄位于白云乡岭下村,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内设天井、厢房、横屋、跑马道等,占地面积约302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19平方米。庄寨为土木穿斗结构,悬山顶屋面,外侧横屋依山势逐步抬高,沿建筑中轴线依次为门廊、天井、上厅、花台坪、后楼,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典型传统建筑。

荣寿庄

荣寿庄(洋尾旧寨)荣寿庄(洋尾旧寨)

荣寿庄又称“洋尾旧寨”,在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分为旧寨与新寨,旧寨在西。庄寨依山建造,居高临下,便于防守,为上、中、下三落院连成一体。庄寨占地面积约2894平方米,正座高6米。

昇平庄

昇平庄(洋尾新寨)昇平庄(洋尾新寨)

昇平庄又称“洋尾新寨”,在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分为旧寨与新寨。昇平庄占地面积约4460平方米,四进院落式布局。土木穿斗结构,悬山顶屋面。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传统建筑。

宝善堂

宝善堂宝善堂

宝善堂位于大洋镇宵洋村,约1486平方米的面积。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一进二落,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前阶梯踏道、门厅、天井、正堂、后厅、后花台等,南北通沟各两行横屋带堂屋、雨廊。建筑构件上大量使用木雕,雕工精致。

老禄庄

老禄庄老禄庄

老禄庄位于大洋镇漈尾村,占地面积约2087平方米。因建筑的8根土夯大柱又得名“土厝”。整体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一进二落,中轴线上由前埕、大门、门厅、天井、正堂、后厅、后花台等组成。自北向南布局。

庆丰庄

庆丰庄(坂中寨)庆丰庄(坂中寨)

庆丰庄又称坂中寨,位于梧桐镇大樟溪北岸,约3937平方米的面积。传统的土木穿斗结构,两进院落式布局,有300多间房间,悬山顶屋面,外侧横屋依山势逐步抬高,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典型传统建筑。

谷贻堂

谷贻堂(长万旧厝)谷贻堂(长万旧厝)

谷贻堂又称长万旧厝,位于霞拔乡锦安村长万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727平方米。建筑为土木穿斗结构,正座七开间,两边双过水,双间横厝,下有书院、下座回照。

积善堂

积善堂积善堂

积善堂的寨堡成八角形,占地约1610平方米,寨墙基础取巨石垒砌,面前高约7米,两旁约高1.5米,后面约高2.5米,上筑土墙,设有枪眼。共三扇寨门。寨墙的石头抬取于屋前的溪涧中,其时上下游5公里的石头都被抬尽。后座比正座高出4米左右。

容就庄

容就庄容就庄

容就庄位于霞拔乡下园村,建筑格局独特,三进三落六厅,九天井;八㮼正座,两边过水横厝,大小边门,三面石砌围墙。建筑规模宏大,外延建筑下至油坊,中有书斋楼(又称牛角楼,形似牛角),右方建有外楼,俗称楼仔,左后角建有二层粪椆。牛角楼尚在,外楼和粪椆现已消亡。

绍安庄

绍安庄绍安庄

绍安庄又称周坑寨,在东洋乡周坑村,为当地黄氏祖屋。庄寨选址依山面水,顺应地形,寨前溪水蜿蜒自东向西流向嵩口镇。该庄平面呈矩形,建筑面积约2940平方米,八扇大厝带左右横厝,南北设对角角楼,依山就势建造,层层升高。

中埔寨

中埔寨中埔寨

中埔寨又称逢堡、程德寨、八卦寨,由林孟美起盖逢源宅后,其子程德围建成八卦寨。庄寨为三进四落式布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含门前埕地和后角池塘)。寨墙由青石垒砌,生土夯筑,设有64个斗形窗和64个隐蔽良好的射击孔。墙内还有一米多宽、绕寨整圈的跑马道。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前埕、院井书院、大厅、后座、左右横厝组成,左右各有花厅和花园、正厅后还有二个花台。

珠峰寨

珠峰寨珠峰寨

珠峰寨位于盖洋乡珠峰村,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规模宏伟,所用瓦片及线砖平砖均在五十万块以上,是当时县内三大寨之一,方圆数十里的人们称之为“最文明的寨宇”。大寨五厅十扇,共372间房,八扇、后座、下落均单间排护。雕刻的花草鸟兽人物惟妙惟肖。前后门埕、花台阳沟、书斋丁厝、围墙炮台等,一并俱全。两个寨门由整块青石打磨而成,坚固美观大方。寨内建有上下两个炮台,据族谱记载,当时寨内还备有大钢铳二门,百仔铳六门,邦钩八枝,扣戕六枝,硫磺三千斤,烟硝三千斤,鉎鼎一百口,食盐四万斤。

祥福堂

祥福堂祥福堂

祥福堂位于洑口乡山寨村,该堂占地1040平方米,两层,土木结构,外墙为夯土,墙体厚0.5米,内为穿斗式木结构六㮼大厝,带双横厝。其内部的防御、生活功能齐全,有水池、柴火间、书斋等,两边的排水沟用条石排列着,以防人从这里出入,防匪防盗做得滴水不漏。

文物遗存

编辑
牌匾

绍安庄正堂礼仪厅正上方,有一块“极鹜联辉”牌匾。清朝,祖先黄学书五十大寿时,福建学政秦绶章题写的,祝福夫妻俩长寿、和睦。

嘉禄庄正厅堂上挂着“孝友”金字牌匾,匾颁自朝廷,受颁的人是建起嘉禄庄的张昭乾、张昭融两兄弟。褒奖张氏兄弟在“孝友”这项德行上,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历史文化

编辑
文化活动

2016年,永泰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召开,文物、建筑、考古、世界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和城寨、中埔寨等10余座庄寨,并针对庄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开展研讨,明确了庄寨的遗产价值,为永泰庄寨的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文物价值

编辑
永泰庄寨建筑群以“原生态”的土、木、石结构,以各姓家族创建为特点,单座散建在河边阶地、山间盆地、丘陵的山坡和台地上,除在防御设施和功能方面与福建土堡有相似之处外,其区别于福建土楼、广西围垦、广东开平碉楼等防御性乡土建筑,是“庄寨一体”又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丰富地域文化内涵的乡土建筑遗产。

所获荣誉

编辑

积善堂积善堂

2022年3月消息,谷贻堂、绍安庄、积善堂等永泰黄氏“父子三庄寨”被列入WMF2022年世界建筑遗产观察名录。

爱荆庄爱荆庄

爱荆庄,获得“2018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保护措施

编辑
2018年10月,永泰庄寨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永泰庄寨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庄寨建筑群由同安寨、九斗庄、爱荆庄、宁远庄、和城寨、竹头寨、荣寿庄、昇平庄、庆丰庄、积善堂、绍安庄、中埔寨等12处庄寨组成,分别位于同安镇同安村、洋尾村,嵩口镇月洲村,丹云乡翠云村,白云乡寨里村,大洋镇大展村,梧桐镇椿阳村,霞拔乡锦安村,东洋乡周坑村,长庆镇中埔村。

下一篇 陈嘉庚墓

上一篇 壳丘头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