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阳村乡土建筑 编辑
河阳村乡土建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落坐东北朝西南,东西长730余米,南北宽500余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
河阳村乡土建筑为元代第十七世竹友公重新规划“一溪二坑”“四纵五横”棋盘式格局,150余米长中轴线的河阳中街,分别坐落着1500多间古民居、16处宗祠、1处古桥梁、多口古井、石碑、古墓、旗杆石、寺庙等。河阳村乡土建筑是研究血缘村落选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乡土建筑、宗族礼制、风俗文化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河阳村乡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河阳村乡土建筑
地理位置: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15-3-31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吴越国长兴三年(932年),河阳始祖朱清源避五季之乱入浙择地而居,为不忘宗本,故名“河阳”。
元代,河阳村乡土建筑规划重建。
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大量增建民居、祠堂、桥梁。
清咸丰元年(1851年),村人集资建公济桥。
河阳村乡土建筑
河阳村乡土建筑
公济桥
公济桥
宗祠
文翰公祠
古民居
河阳村乡土建筑古民居40余座,以“儒林古第”“忠厚传家”“中峰拱秀”“义阳旧家”等为代表,均面朝西南,四合院为主,有“九间”“十三间”“十八间”“廿八间”等,主要以前厅后堂为中轴线,左右各设厢楼,中围长方形天井,鹅卵石铺地;部分在后堂北侧建附属建筑,如“耕凿遗风”“廉让之间”等,形成更大规模的建筑群,多属四世同堂,五代同居,家丁上百,聚族而居。各民居间相互连接,以弄相隔,设封火墙,既成整体又相互独立。
八士门
八士门
历史由来
吴越国长兴三年(932年),河阳始祖朱清源避五季之乱入浙,慕中峰山风光秀丽,山下地势平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又观其前山犹如“五龙抢珠”,村后为“金鸡玉兔翠”,视为风水宝地,故择地而居,为不忘宗本,故名“河阳”,一直沿用。朱氏子孙在河阳繁衍,现传至第三十五至四十二代裔孙。
义阳八进士
朱氏历代重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宋元时期中进士八名,即“义阳八进士”,并形成了富有个性的“义阳诗派”。
传说轶事
传说,朱维嘉向朱元璋提起了一件荣耀之事:“宋元时,河阳村曾出现了八个进士,村里为此修建了一座八士门”。朱元璋听后说道:“稀罕,稀罕,朱氏真是望族也。那么,朕就赐河阳朱氏一对‘稀罕’物。” 朱维嘉非常疑惑:“‘稀罕’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这只是朱元璋的一时兴起,随口一说罢了。之后,朱家书童为朱维嘉出了个点子:“达官贵人门前喜欢摆放狮子,要是去掉狮子头,不就是很稀罕了吗”,朱维嘉点头称善。八士门前蹲守一对无头狮身的怪兽—它们的名字叫“稀罕”。朱氏族谱记载了这样一件“稀罕”事,很可能只是一则传说。
2011年,河阳村乡土建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河阳村乡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河阳村乡土建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
河阳村
开放时间
上午8点到下午5点。
交通指引
缙云县人民政府距离河阳村乡土建筑17千米,驾车约25分钟可达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