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山多宝塔 编辑
普陀山多宝塔,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的普济寺东南,海印池附近。元元统二年(1334年),宝陀观音寺(今普济寺)住持孚中怀信禅师受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施钞千锭”,购苏州太湖美石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普陀山多宝塔是普陀山保存最古的建筑,也是现存的元代最大的宝箧印式塔。
普陀山多宝塔通高18.17米,由两层台基、三层塔身及塔刹三部分构成。各层平面均呈正方形,立面呈向上收分的梯形。各层平面均成正方形,立面成横宽于竖,向上收分的梯形。普陀山多宝塔的造型代表了元代汉蒙、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展示了元代汉地藏传佛塔的发展趋势。
2006年5月25日,普陀山多宝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普陀山多宝塔
地理位置: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普济寺东南
所处时代:元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546-3-24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类型:古建筑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修缮普陀山多宝塔部分。
民国八年(1919年),普陀山多宝塔表面涂抹水泥修复破损表面。
2005年,重修普陀山多宝塔。
普陀山多宝塔
结构
普陀山多宝塔
普陀山多宝塔的一层台基高2.87米、底缘宽11.94米,顶面四角分别残存四天王雕像。二层台基自一层台基顶面中央起,高3.16米、底缘宽6.52米。两层基座均由大块花岗岩石构筑,上层略小,檐口饰螭首,顶面置天王。三层塔身四面各凿一龛,一层各置菩萨一尊,四角龙柱,二、三层各置佛像一尊。塔刹取材太湖石,形同覆钵小塔,四角置蕉叶略向外翻,交面镌各色如意祥云,顶端置宝瓶。塔身除镌刻文字、图案外,其余表面均敷水泥。一至三层塔身四面凿龛,各立结跏趺坐佛像一尊于莲座之上,面、手、膝等突出部位均毁。塔身各层出檐四周立面镌刻藏文“六字真言”。多宝塔三层塔身以太湖石构筑,向上渐缩。下置塔台,四面纹饰,九山八海。立面近上缘置有螭首。角部螭首整体沿对角线向外略有上翘。侧翼螭首仅有头部,水平向外。顶面边缘置有栏杆,望柱正好位于螭首背上。角部望柱底嵌入螭首背面凹槽,稳健牢固。
普陀山多宝塔三层塔身自二层台基顶面中央起,底部基座高1.37米、宽4.3米。自下而上分别镌刻湍流水波、如意祥云、九座重山,寓意佛教传说中须弥山外围之"九山八海"。各层正身四面均凿壶门佛龛,内各置一尊结踟趺座佛像于莲座之上,均有背光衬托。其中一层正身高1.89米,龛内为头戴宝冠、身佩璆珞的菩萨像。龛尖没入檐底寓意菩萨果位尚欠圆满。南侧、西侧、北侧壶门上有元、明时期题刻。一层正身四角位置外各置有一虬龙柱,上端稍向中心倾斜。二、三层正身分别高1.61米、1.48米。龛内佛像损毁严重,难以辨认。轮廓显示个别有头冠、飘带及法器装饰。
特点
普陀山多宝塔
太子塔
普陀山多宝塔系由山僧孚中禅师募资改建,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江南诸藩王资助,遂将塔建成,并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民国年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多宝塔为典型的元代建筑工艺,属普陀山三宝之一,康有为曾在塔院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四字。每到清晨,附近普济寺等古刹传来钟声,更增幽静,这就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胜景。普陀山多宝塔,系宣让王施钞千锭,命高僧孚中购太湖石建造,故又名“太子塔”。
普陀四宝
普陀山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普陀山多宝塔是普陀山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它与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宫惟一存世的宫殿建筑九龙殿、杨枝庵中根据初唐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绘的观音画像刻成的杨枝观音碑和佛顶山上稀世物种鹅耳枥树,合称为“普陀四宝”。
地理位置
普陀山多宝塔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的普济寺东南。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多宝塔院
交通指引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距离普陀山多宝塔9千米,可驾车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