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门验潮所 编辑
坎门验潮所,现称坎门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坎门街道灯塔社区平石岙,系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验潮站。
坎门验潮所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中国天文与测地界专家曹谟先生主持建造,系中国人自行选址、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验潮所。坎门验潮所包括回澜闸三道、验潮井、252号基准点、参考水准点、水准点禁毁标识。坎门站从一个仅能简单观测潮汐涨落变化的验潮所,发展成有12个简易观测点,3个气象潮位站,能够对浙江中部海区的海洋潮汐、波浪、表层水温、盐度等进行数字化自动观测的综合性海洋站。坎门站还是国际潮位资料交换站,为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提供精确的数据。 坎门验潮所其观测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海洋、测绘、港口工程、基础科学等各领域的研究,为中国的近代测绘事业和科学研究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坎门验潮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坎门验潮所
地理位置: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坎门街道灯塔社区平石岙
所处时代:1929年
占地面积:约 2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31-5-12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初,国民政府着手建立验潮机构;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成;民国十九年(1930年),正式验取潮汐资料。 但仅16个月,原用洋松板构成的验潮井受海水侵蚀而崩塌,验潮中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验潮井改用钢筋砼构筑,井外设三道底部透空能使潮流自由进出的挡浪墙(回澜闸)。同年3月,修建了棱形验潮井,于井外贴墙竖立水尺,并安装了有记录时钟的自动验潮仪以恢复观测。后根据明国十九年(1930年)5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所观测潮位数据,算得坎门平均海平面,作为大地高程测绘基准面,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仪器把起算数据引测到验潮所附近的基岩上,建立了验潮基准点(即252号一等水准点)。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1月,陆地测量总局正式开始启用“坎门零点”,并引测到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河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北京等全国17个省市,应用于军事测图。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26日,日寇侵犯坎门,验潮所被荒废。
1953年12月,海军东海区海道测量处接管该所,为解放沿海岛屿的军事测绘和国防建设服务。
1957年,海军东海舰队海测处对验潮井进行了重建。
1958年,地图学家曾世英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的附图中,引用了“坎门零点”的起算数据。同年,“坎门验潮所”改名“坎门海洋站”。
1959年,中国首次向世界公布了“坎门高程”的精确数据。
2001年6月,国家海洋局对坎门验潮所进行了全面改造维修。
坎门验潮所全景
坎门验潮所位于玉环县坎门街道灯塔社区平石岙,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中国天文与测地界专家曹谟先生主持建造,系中国人自行选址、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验潮所。 坎门验潮所包括回澜闸三道、验潮井、252号基准点、参考水准点、水准点禁毁标识。 坎门站从一个仅能简单观测潮汐涨落变化的验潮所,发展成有12个简易观测点,3个气象潮位站,能够对浙江中部海区的海洋潮汐、波浪、表层水温、盐度等进行数字化自动观测的综合性海洋站。坎门站还是国际潮位资料交换站,为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提供精确的数据。
回澜闸
验潮房
验潮房,位于第一道迴澜闸东北方向约16米,建筑平面为2.9米x3.3米的近似正方形,单层,横跨海沟,建筑内部主要用于安装验潮井等验潮设施,并保证设备的运行环境。
验潮井
验潮井局部
坎门水准原点
水准点禁毁标识
坎门水准原点,即252号一等水准点,位于验潮房东北方向约18米的基岩上,它是将验潮井测得的“坎门零点”起算数据引测出来的第一个点,用一块天然岩石雕刻而成,可分为下面的基座和顶部的水准原点,基座为13厘米x14厘米的方形柱体,水准原点为直径8厘米的半球体,民国时期制作。在水准原点边上还立有禁止毁坏的标识,青石质地,宽42.5、高39、厚8厘米,刻有“测量总局/二五二号一等水准点/禁止毁坏”字样,民国时期制作。
参考水准点
参考水准点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坎门验潮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坎门街道灯塔社区平石岙。
玉环验潮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坎门验潮所,路程约9.2千米,用时约2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