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阁老宅 编辑

浙江省嘉兴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阁老宅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古邑路(原称小东门直街,也称堰瓦坝),与杨兵部宅(杨雍建故居)隔河相望。因清雍正时期陈元龙官居相国,而俗称其祖居为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东路的祠堂、寝楼、筠香馆、双清草堂、宝砚斋、中路的轿厅为清代遗存,现占地面积4719.26平方米。陈阁老宅规划布局合理,建筑考究,装饰精美,并保留有碑刻、明代罗汉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982年2月,陈阁老宅被为海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陈阁老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陈阁老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阁老宅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古邑路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4719.26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8:30一16:30

编号:7-1029-3-32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陈阁老宅始建于明代晚期,陈元龙拜相后将其改建扩大成由东、中、西三路建筑及后花园组成的宏大府第。

1979年,盐官文保所成立后,接收管理,并入驻办公。

1981年,海宁市人民政府对遗存建筑轿厅、祠堂、寝楼、筠香馆、双清草堂、宝砚斋等修缮,对外开放。

2001年以来,海宁市启动了百里旅游文化长廊的建设,复建了陈阁老宅等建筑。

陈阁老宅

建筑格局

编辑

陈阁老宅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东路的祠堂、寝楼、筠香馆、双清草堂、宝砚斋、中路的轿厅为清代遗存,现只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现占地面积4719.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轿厅是老宅的大门,北向临河,走进大门内所见的建筑,皆倒置为南向。东路第一进是陈氏家族祭祖的祠堂,其南有楼三间,是陈家下人的寝楼,寝楼前划有高墙如屏,今墙圮未复,可见小厅三间,安澜园废后,园内有匾曾移置此厅,故今以筠香称之。厅前有假山数叠,名木几株,流水一脉,并有曲桥南通“双清草堂",园小而山石卉木各具,环境幽静。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陈阁老宅保留有“躬劳著训”匾额、碑刻、明代罗汉松等,陈氏家族祠堂内有“筠香馆"匾,曾放置于安澜园。

陈阁老宅

匾额

匾额,匾额,

“躬劳著训”的匾额,是雍正皇帝御赐匾额,匾长3米,宽1米,用上等香樟木精雕而成,匾额中间是“躬劳著训”四个御笔楷书大字,其下雕有九龙,昂首奋飞,因此民间也称这块匾为九龙匾。匾右侧有一行小字,“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左侧有四行小字:“赐诰封一品夫人查氏、男江西建昌知府陈世儁、翰林院侍讲学士臣陈世倌、翰林检讨臣陈世侃。”

碑帖

碑帖碑帖

陈阁老宅有称作“寝楼”的里面,可读碑帖《烟海余珍》。这里陈列的残存石刻,仅仅是原二堂法帖的一小部分,却足以用“富有”一词来形容。《渤海藏真》和《陈氏玉烟堂》是陈元龙的伯祖父陈瓛集刻的二堂著名法帖,它包括自汉魏六朝至明代一百多位大书法家的手迹,如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司马光文天祥米芾苏轼、赵孟兆页、董其昌等等,共摹勒上石历代法书近三十卷。太平天国时,因战乱,二堂法帖散失严重,有的被人拿去修筑城墙,其后陈家后人搜集整理,合诸帖为一帧,更名《烟海余珍》,移置于陈阁老宅内,当时还存三百多块,此后又经抗日战争,散失更严重。到1973年,文物部门组织力量收集二堂法帖残石,得二百多块,1982年,海宁县政府把二堂法帖列入第一批县级文保。

古罗汉松

陈阁老宅古罗汉松树龄高达600多年,如今罗汉松仍枝繁叶茂、坚挺。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世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清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俗呼“陈阁老宅”。

文物价值

编辑
陈阁老宅是海宁陈家家世的重要实物遗存,是杭嘉湖地区明清时期府第建筑的重要遗存,规划布局合理,建筑考究,装饰精美,并保留有碑刻、明代罗汉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

编辑
1982年2月,陈阁老宅被为海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3月,陈阁老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陈阁老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陈阁老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古邑路。

陈阁老宅

开放时间

8:30一16:30。

交通指引

海宁市内乘坐公交车106路、108路、309路、317路、317路B线,观音桥站下车步行前往。

下一篇 绮园

上一篇 莫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