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画像石墓 编辑
长安画像石墓,俗称“三女堆”,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49号海宁中学校内,是汉朝至三国时期的古墓遗址。
1973年,发现长安画像石墓并发掘。长安画像石墓系砖石混用券顶结构,分前后二室,中为甬道,前室附东西二耳房;墓壁下用长条石灰石叠砌,上用砖起券。该墓早年被盗,但墓内大批石刻画像保存完整,题材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舞乐百戏、祥瑞兆庆、历史故事等,共55幅,除墓门外侧一幅外,其余在前室的墓门及墓内壁,面积约22平方米,均无题记。墓内的龟座蟠龙雕柱,为当时国内最早的龙柱形象。长安画像石墓东、西、北三面土堆边缘又各有小冢一座。长安画像石墓还出土了灰陶案、耳环、钵、奁、樽、盘、勺、罐、陶男跪拜俑、女扶琴俑以及青瓷双系罐、四系罐、玉猪、五铢钱等文物。长安画像石墓出土画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为中国各地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石墓所不多见,是汉画像石发展到顶峰时期在南方地区出现的优秀范例,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长安画像石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长安画像石墓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49号海宁中学校内
所处时代:汉至三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73-2-05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73年,发现长安画像石墓并发掘。
“文革”前,墓前立一石碑,上书《古三女堆》字样,系清朝海宁众矢之的李圭所书,后被毁。
1992年12月,长安画像石墓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海宁市博物馆为了更好保护长安画像石墓,修建了三间歇山顶古建筑,角举檐飞、尺度合宜。南面花格门窗,使室内具有通风透光功能。
墓道及墓门
长安画像石墓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孙权第三女安葬处,俗称“三女堆”。墓系砖石混用券顶结构,分前后二室,中为甬道,前室附东西二耳房,全长9.56米,宽约4米;墓壁下用长条石灰石叠砌,上用砖起券。墓门高1.61米,有一对石扉,外有通道;前室残高2.9米,后室高3.1米;墓道长1.31米,宽1.72米,高1.6米。该墓早年被盗,但墓内大批石刻画像保存完整,题材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舞乐百戏、祥瑞兆庆、历史故事等,共55幅,除墓门外侧一幅外,其余在前室的墓门及墓内壁,面积约22平方米,均无题记。墓内的龟座蟠龙雕柱,为当时国内最早的龙柱形象。
长安画像石墓东、西、北三面土堆边缘又各有小冢一座,西北两座已掘平,无遗物,东面一座因在“仰山书院”遗址“坐春亭”下,尚未发掘。
长安画像石墓出土玉猪
长安画像石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东汉时期画像石刻;出土灰陶案、耳环、钵、奁、樽、盘、勺、罐、陶男跪拜俑、女扶琴俑以及青瓷双系罐、四系罐、玉猪、五铢钱等文物。
画像石刻
《龙鱼河图》《高祖斩蛇》
前室西壁
长安画像石墓石刻中表现祥瑞的题材占有较大的比例,每壁的第一层均刻有不同内容的祥瑞图。南壁墓门门楣外侧有一组图是,凤凰与麒麟相对而立,隔以瑞草,一独角兽尾随麒麟身后。西壁第一层北端刻玄武。北壁第一层东端有青龙。北壁刻有白虎与青龙相对。东壁有飞廉。飞廉即风神,汉代人想象它是一种似龙非龙、似鹿非鹿、身生双翼、后拖蛇尾的奇兽,可乘之飞升。北壁、西壁上层都刻画了小鹿的形象,有的身生双翼,有的奔驰于山林之间。西壁还描绘比肩兽、骏马、文狐,都属于“王者德及鳏寡则至”的瑞兽。西壁还有一人面鸟身的异禽。除这些奇禽异兽外,西壁还有双鱼、蚌生明珠等等,据传说也是王者有德才会出现的灵物。在这些动物之中还穿插了一些被称为嘉禾、瑞草的植物。南门墓门外侧凤凰与麒麟之间,有一状如向日葵的瑞草。这些嘉禾、瑞草,与奇禽异兽一样,也是天下太平、王者有德的象征。
长安画像石墓遗址碑
地理位置
长安画像石墓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49号海宁中学校内。
浙江省海宁中学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长安画像石墓,路程约5.1千米,用时约1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