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编辑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灵岩龙鼻洞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唐至民国时期的遗址。
龙鼻洞上下共三坛,摩崖题记主要分布在第一坛两侧岩壁,左壁尤为密集分布;碑大多竖立在二、三坛平地上,少数嵌在崖壁间。摩崖题记上起唐代,下迄现代,共94处,其中碑刻12方。分为题名、题字、诗刻、记游等,书体皆备。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历朝历代游客的题记,摩崖虽历时久远,但笔画大多还较清楚,笔意尚存。有宋代科学家沈括的题刻,明代总兵杨宗业的草书诗碑和民国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题书的碑文等,距洞口约50米的路旁一个岩石上,还有朱熹所书的“天开图画”四字。此洞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嶂右第一洞”,外界誉为“雁山碑窟”。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数量众多,分布集中,时间跨度长,纪念确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雁荡山开发历史,对于研究唐至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沈括等名人、乐清官宦士绅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这些题记,虽长期遭受自然风化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许多字迹已经模糊残缺,但这些题记涉及正草隶篆行等书体,体势迥别,风格多异,为一处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
2019年10月7日,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灵岩龙鼻洞内
所处时代:唐至民国
占地面积:约 2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486-4-00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北宋熙宁七年(1074)四月,沈括察访温台,并深入雁荡山进行考察,在雪洞和龙鼻洞题名,是为龙鼻洞诸题记中名气最大者。
元代统治不满百年,且连年战乱,洞中仅留题名一处。
明、清两代,雁荡又日趋兴盛,寺宇重建,游者踵接。洞中现存该两代刻石三十处之多。
龙鼻洞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嶂右第一奇”,也被誉为“雁山碑窟”。清戴咸弼、孙诒让校补的《东瓯金石志》及光绪《乐清县志》对雁荡刻石曾作收录。
1987年,乐清县文物工作者经多年实地调查,广泛搜集和稽考有关文献,并选取二百来处,辑成《雁荡山摩崖石刻》。
1984年,乐清县文化局组织对包括龙鼻洞摩崖题记在内的雁荡山文物进行普查。
1986年,乐清县文化局为出版《雁荡山摩崖石刻》一书,再次组织进行详细的勘察、拓片、拍照和登记。
1993年6月,浙江省文物局同意设置龙鼻洞保护栏杆。9月,乐清县文化局在龙鼻洞洞口第一坛(最上一坛)置保护性铁栅栏予以保护。
2006年,乐清市文物馆组织人员编制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四有”档案。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乐清市文物馆登录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2011年19月,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委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等三家单位编制了《雁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2年,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正县处事业单位)成立,负责雁荡山旅游功能区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管理利用等,龙鼻洞接受其管理。同时业务上接受乐清市博物馆指导。
2016年8月,乐清市文化机构改革,乐清市文物管理所从乐清市博物馆析出,单独设置,作为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历朝历代游客的题记,摩崖虽历时久远,但笔画大多还较清楚,笔意尚存。有宋代科学家沈括的题刻,明代总兵杨宗业的草书诗碑和民国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题书的碑文等,距洞口约50米的路旁一个岩石上,还有朱熹所书的“天开图画”四字。此洞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嶂右第一洞”,外界誉为“雁山碑窟”。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明代著名的有洪武进士,历官荣禄大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学士,永嘉(今温州)人黄淮的题名;成化间温州府知府项澄和乐清县徐颐的题刻;弘治进士,累官刑部尚书,安徽桐城人钱如京的题名;弘治丙辰进士,历歙县、丰城令,赣州、吉安郡守,晚年盘桓雁山,多有著述的乐清人朱谏题名;弘治进士,历官南京御史,山西布政使,南京太仆少卿以刚正廉明闻世的常熟人陈察的题名,嘉靖进士,历官台州府推官,工部主事、光禄寺丞、湖广布政司参议,所为文章弘衍浩博,长州人吴子孝的诗刻;明嘉靖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员外郎、广东南雄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的浙江孝丰人高冕的题名;明嘉靖进士,历官监察御史、两度按浙,福建晋江人吴从宽的题名;明嘉靖进士、浙江巡抚,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嘉靖七子”之一,以诗名闻世的四川铜梁人张佳胤的诗碑;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湖广武昌卫常居敬的题刻;万历年间总兵,曾镇守浙江、山西,后授援辽总兵,山西永济人杨宗业的诗碑。
清以来著名人物有乾隆间历官广东巡抚、工部尚书、湖广总督,满洲正兰旗人伊尔根罗氏苏昌的题词;清同治进士,累官侍讲学士,著有《两浙续辐轩录》《尔雅正郭》《辑雅堂诗话》,广东南海人潘衍桐的题名;清同治进士,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清季最大藏书家,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海盐人张元济和光绪翰林、民国初教育总长,藏书家,四川江安人傅增湘等人的记游碑;光绪举人,曾留学日本政法大学,曾宰直隶大名道,民国间任河南省府秘书,江苏无锡人许同莘的题名;民国十二年(1923年)温处道府尹,湖北黄冈沈致坚和乐清县长,福建闽清人李藩的题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乐清县长张叔梅的诗刻等。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徐宏祖《游雁荡山记》中所描述的:“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劈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也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内自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
1989年12月,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灵岩龙鼻洞内。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路程约45.4千米,用时约5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