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寺 编辑

江苏省镇江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昌寺隆昌寺

隆昌寺,原名千华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隆昌寺始建于南朝天监元年(502年)。

隆昌寺规模宏大,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大雄宝殿、无梁殿、戒坛堂、韦驻殿、铜殿、大悲楼、布萨堂等。

1983年,隆昌寺被列为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3年3月5日,隆昌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隆昌寺

外文名:Longchang Temple

地理位置: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所处时代:明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8:00-17:00

编号:7-0965-3-26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南朝天监元年(502年),始建隆昌寺。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僧妙峰奏请扩建隆昌寺。

明神宗年间(1572一1620年),赐“护国圣化隆昌寺”额。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康熙年间释定庵修建石香亭。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御书“慧居寺”额。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巡再登宝华,书题铜殿额“莲界云香”。

康熙年间(1662一1722年),堂内戒坛原为木制易为石雕。

清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亦题匾“宝网常新”。

隆昌寺

建筑格局

编辑

结构

隆昌寺规模宏大,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驻殿、铜殿、无梁殿、戒坛堂、大悲楼、布萨堂等。

特点

隆昌寺明清古建筑结构方正,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回廊环绕,称之为四合大院。各个院落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方形庙宇,院中套院,亭台楼阁布局合理,所设置门道回廊相随,院与院相通,非常巧妙。这种组合布局,主要是与律宗道场传戒所设十四个堂口有关。

隆昌寺砖雕,佛像座下的莲花座、戒台下部的底座、山门石鼓下部、铜殿的台明底部以及律宗墓山见月和尚塔,主要的石碑底部都有须弥座,都是石雕艺术品,做功细致细致。其中无梁殿砖雕艺术尤为突出,造型小巧玲珑,结构严谨,以砖代木,无梁无柱,风格古朴,雕刻精美。

主要建筑

编辑

铜殿

铜殿全名观世音菩萨金殿,因最初用铜构件建成,俗称铜殿。铜殿由当时的高僧妙峰奏请创建,神宗皇帝和他的母亲慈圣太后赐金二千金而建成。铜殿为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内为单室。据《山志》记载:原铜殿“高二丈三尺,阔一丈五尺,进深一丈三尺五寸,梁、栋、栌、窗、瓦、屏、楹悉范铜为之。”由这条记载来看,铜殿的上述构件都是用模子浇铸而成。铜殿上方有“莲界云香”四个大字,原为清康熙手书。殿里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座身金像。

无梁殿

无梁殿位于铜殿两侧各建有一座,左边无梁殿题“妙吉祥(文殊)菩萨”,右边无梁殿题“普贤菩萨”,两座铜殿形制大小均相同,全为青砖垒砌,不用寸木,无梁无柱。隆昌寺无梁殿小巧玲珑,雕刻比南京、苏州等处的无梁殿精致,且—处有两座,比较罕见。

石香亭

石香亭位于铜殿前,清康熙年间释定庵修建,供香客、居士以及游客上山行香礼佛之用。

戒坛堂

明清以来,隆昌寺是全国最大的道场之一。僧尼多来此受戒,教徒遍及天下,远及海外。戒坛堂宽五楹,前面设有照壁,两旁有走廊,上面有“佛制戒坛”的匾额。戒坛原为木结构,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戒坛。见月大师博学多才,亲手绘制戒坛图,寻能工巧匠刻意营造。坛宇、墙壁俱各离立,不倚不连,以尊律范严密。据《宝华山志》载:见月造打戒坛的开基之夜,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宵汉。众山群楼,明如白昼,无不称异赞叹。戒坛为石雕,周围有栏杆两层,饰以莲座,上下花纹,精厂雕刻。

韦陀殿

韦陀殿遥对大雄宝殿,从北朝南,两层木结构。上层为内坛(水陆道场),下层为韦陀殿。隆昌寺不设天王殿,以四个券门示意,仅设韦陀扩法。殿与客堂、延寿堂毗连。屋檐到屋脊设七峰压顶防火山墙,为四合院式建筑。韦陀是佛教天神的名字。梵文音译的略称,其准确的音译为“塞建陀”或“室健陀”,世称韦陀菩萨。

戒公池

戒公池位于隆昌寺大门前,长、宽均为30余米,四周用石块垒砌,池侧有20多棵银杏树,最大树身周长3.2米,高30多米。据山志载:戒公池是秦淮河头之一,可日供数千人用水。池中有怪石,人称象鼻树,露出水面。水盈它涨,水落它缩。石上有树,名曰婆罗,常年枝繁叶茂,始终只有一米多高,此树始于何时无人知晓。

<p>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

隆昌寺

文物遗存

编辑
隆昌寺大雄宝殿供奉香港宝莲寺赠的“天坛大佛”母佛,高5.24米。“超越千古,光辉万世”的“天坛大佛”艺术瑰宝源于此尊母佛。天坛大佛母佛像供奉于隆昌寺大雄宝殿内,外贴金箔5720张,体量为香港天坛大佛铜佛的1/5,高5.24米,加上60厘米的莲花座及2米高的佛台,佛像发髻距地面高达7.84米。

<p>隆昌寺

隆昌寺

隆昌寺实景

隆昌寺实景

历史文化

编辑

历代祖师

开山宝公大师

释宝志(416一514年),生于宝华山北东阳镇。据传,民妇朱氏闻古木鹰巢中儿啼,梯树得之,举为子。“面方莹澈如镜,手足皆鸟爪”。七岁依钟山法俭出家,修习禅观。坐必逾旬,久之行止无定。以剪尺扇镜挂杖头,着锦披发,跣行街巷,先言后验,异迹种种。

志和尚生于宋,历齐梁,为梁武帝国师。因见华山巍然,状若莲花,众山拜伏其下,乃结茅为庵,传经授道,宝华山由此为世人知。

宝华复兴普照禅师

释普照,于明嘉靖年间因慕宝华山之名,造访宝华山志公庵。时山中荆棘丛生,虎狼出没,人不敢近;普照乃断臂祭虎,构卢而居。四方信徒、民众被其诚心所感,纷来膜拜,由此华山游迹复通。

开山妙峰大师

释福登(1549一1621年),号妙峰。山西平阳人。俗姓续,生而唇掀齿露,鼻昂喉结。七岁失双亲,十二岁落发出家。

妙峰禅师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奏请神宗皇帝获准,于宝华山建铜殿,供奉观音大士金像;神宗皇帝生母慈圣太后赐金两千,以助其成。落成之日,神宗皇帝赐名“护国圣化隆昌寺”,由此宝华山声名大振。

两都弘戒三昧光公大和尚

释寂光(1579一1645年),字三昧,为宝华第一代律宗开山祖师。俗姓钱,世居瓜渚。其母感异梦而生。二十一岁在乡里弥陀庵出家。三昧律师于崇祯十二年(1638年)入席宝华,改禅为律,鼎新旧业;改建三门,以应天地。仿东林莲社,号曰千华,大开千华之社。名震朝野。清初顺治进士笪重光奉敕书额“律宗第一山”。

中兴止作见月体公大和尚

释读体(1601一1679年),字见月。宝华律宗第二代祖师。俗姓许,生于云南楚雄,祖籍句容人,其先人从军云南,因功封世袭指挥使,而于楚雄为家。

清顺治二年(1645年),见月继主寂光三昧法席后,自立规约十则,与众遵守。鼎新殿宇,声誉大振。为宝华律宗建立垂久之基业。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建石戒台,上下花纹,结构设计皆为见月亲手为之。

见月祖师一生著述颇多,不胜其数;其作《传戒正范》仍为中国传戒之蓝本。

总持毗尼定庵基公大和尚

释德基(未知一1700年),号定庵。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继席宝华第三代,至康熙三十九年寂灭,在席二十一年,对华山律学贡献巨大,凡遇劳瘁,以身事先,寺坛规模大振。编辑了《宝华山志》十二卷,乃宝华律宗专志之始。由于其精通岐黄之术,调治僧徒,不啻慈母。

弘扬律学松隐义公大和尚

释真义(1659一1708年),字松隐。宝华律宗第四代祖师。誓发宏愿,名震四方。得康熙帝赏识,多有恩赐。人叹其道高德重。

广弘四分闵缘松公大和尚

释常松,字闵缘。广弘四分律仪,恭祝圣寿,赐紫还山。为宝华第五代祖师。

精严七聚增辉永公大和尚

释实永,字增辉。精研七聚,三学圆明。为宝华山律宗第六代祖师。

皇坛弘戒文海聚公大和尚

释福聚,字文海。宝华第七代祖师。继席宝华以后创缮殿宇,增蓄斋田。得戒学徒遍于天下。清雍正十二年,奉旨晋京,大开皇戒。住持法源寺,史称文海为法源寺第一代律祖。延请学儒刘名芳入山,参阅旧志,编辑《宝华山志》十五卷。

严持经律理筠言公大和尚

释性言,字理筠。一生严持默识,律学渊源,为宝华第八代祖师。

遵剌守律浑仪先公大和尚

释圆先,字浑仪。一生躬行实践,恪守戒规,为宝华第九代祖师。

心澄续焰恺机如公大和尚

释明如,字恺机。辉洪祖道,潜心矢志,力挽颓纲;为宝华第十代祖师。

离尘跪真卓如净公大和尚

释定静,字卓如。茹苦十年,飘然远隐。为宝华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森严律学朗鉴浩公大和尚

释慧皓,字朗鉴。树光明幢,以自在力,森严律学,慈孝兼优。宝华第十二代祖师。

重光布萨体干苍公大和尚

释昌苍,字体干。内绍祖训,外摄群机。为宝华山律宗第十三代祖师。

持清净戒敏通然公大和尚

释海然,字敏通。庄严殿宇,焕然一新。宝华第十四代祖师。

苦行头陀圣性宗公大和尚

释印宗,字圣性。慈心利济,悲愿坚深,中兴常住,请颁龙藏。为宝华第十五代祖师。

宝华复古浩净圆公大和尚

释发圆,字浩静。苦心孤诣,竭力经营,复建增修,普资众善。为千华第十六代祖师。

戒律精纯德宽悦公大和尚

释光悦,字德宽。出母素胎,誓住华岩,坚持戒行,乘愿再来。为宝华第十七代祖师。

乘愿再来妙柔忍公大和尚

释融忍,字妙柔。一九四二年继席宝华,恰逢抗日战争中期,烽火不息,寺务难树。融祖誓护戒幢。为宝华第十八代祖师。

此法师全称不详

释戒署,字东巽。演戒开坛,惟遵律制,政体变革,首申传戒。为宝华第十九代祖师。

双持法印慈舟谛公大和尚

释月济,字慈舟。恢复佛制,重修戒坛,振兴宝华,僧迹卓著。宝华第二十代祖师。

律宗祖庭

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放戒是佛教仪式之一,大概相当于现代大学授予学位一般。

文物价值

编辑
隆昌寺在东南亚国家佛教界也享有较大盛誉,慕名来此礼佛、受戒的很多。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都曾向隆昌寺赠送过玉佛、石佛和铜磬等法器。隆昌寺对东南亚佛教的影响很大,对日本的影响更甚于泰国。

隆昌寺

保护措施

编辑
1983年,隆昌寺被列为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13年3月5日,隆昌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隆昌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隆昌寺

交通指引

句容市内乘坐191路、195路、句容宝华山线、镇江616路公交车可到达。

下一篇 淹城遗址

上一篇 甘露寺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