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墩山墓地 编辑
烟墩山墓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龙泉乡下聂村烟墩山南麓,是西周时期的古墓地遗址。
1954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龙泉乡下聂村烟墩山南麓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墓葬,出土铜器12件及釉陶、石器等,宜侯夨簋即此次出土。烟墩山墓地是镇江市丹徒区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历史悠久,是西周时期的墓地。宜侯矢簋,经修复成器。腹外壁饰漩涡纹,间以顾首夔龙纹,圈足上也饰夔龙纹。簋内有铭文120余字,存留118字。铭文记载了宜侯夨受封的情况,宜侯为感谢王的恩惠做了此宝器。其铭文是中国记载周初封建诸侯史迹的唯一历史文献。对研究西周分封制、周王室同长江下游地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2013年3月5日,烟墩山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烟墩山墓地
地理位置: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龙泉乡下聂村烟墩山南麓
所处时代:西周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65-2-04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7年7月,烟墩山墓地保护规划编制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核,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38.67万元。
烟墩山墓地出土青铜器共12件,有青铜鼎、鬲、簋、盘、盉、角状器、牺觥等。
牺觥
牺觥
牺觥,二器成对,通高21.2l厘米、长21.8厘米。形似四足兽,兽首与身相连,吻部方正,兽身圆角长方形,身后附龙形鋬;兽背负盖,弧脊翘尾,上立小兽状纽,扁蹄足。器身饰宽带纹,以云雷纹衬地,主题花纹为两侧对称的大风鸟纹,后随一长尾凤鸟,两鸟大小相差悬殊,主从明确。颈下辅饰四组简化夔纹。兽蹄足的跟部饰象纹。这两件牺觥的造型和风格,经过剖析,是越人的仿古之作。
蟠龙纹盉
烟墩山墓地出土文物图
宜侯夨簋
宜侯夨簋
宜侯矢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早期青铜器。经修复成器。口径22.5厘米,高15.7厘米,方折沿,浅腹有四兽首耳,高圈足,圈足上有4条短扉棱。腹外壁饰漩涡纹,间以顾首夔龙纹,圈足上也饰夔龙纹。簋内有铭文120余字,存留118字。铭文记载了宜侯夨受封的情况,宜侯为感谢王的恩惠做了此宝器。其铭文是中国记载周初封建诸侯史迹的唯一历史文献。
宜侯夨簋铭文
地理位置
烟墩山墓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龙泉乡下聂村烟墩山南麓。
烟墩山墓地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烟墩山墓地,路程约34千米,用时约4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