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伯庙和墓 编辑
泰伯庙和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镇鸿山西坡,泰伯庙和墓是为纪念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
泰伯庙和墓墓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约三亩,由泮池、棂星门、享堂、祭台、四面碑和茔域罗城构成。泰伯庙和墓内至德殿、石牌坊、香花桥为明代建筑,其他厅堂、廊屋大都为清代建筑。至德殿、泰伯庙的建筑虽在中轴线上,但向西南稍偏15。采用了“让”的礼制。
2006年5月25日,泰伯庙和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泰伯庙和墓
外文名:Temple of Tibo and tomb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Ⅲ-210
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奉诏修泰伯墓庙。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鸿山、梅里皆有泰伯庙。”
明朝弘治十一年(1448年),泰伯庙和墓重建大殿。
弘治十四年(1501年),泰伯庙和墓重修。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9年),泰伯庙和墓建棂星门。
1980年,泰伯庙和墓重建戟门。
1984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款对泰伯庙进行了重修。
1998年,泰伯庙凿环山河,立石坊、戟门、翁仲,建仰止阁等。
泰伯庙和墓
结构
泰伯庙和墓墓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约三亩,由泮池、棂星门、享堂、祭台、四面碑和茔域罗城构成。泰伯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坊北是由六根青石柱加青石护墙组成的棂星门。进了棂星门,是戟门。过戟门后是第二个院落。
泰伯庙和墓
特点
泰伯庙和墓
棂星门,四柱三间,花岗石凿成,柱子端皆设云纹罐,正间上首横楣石刻“至德墓道”。享堂悬清乾隆御书“三让高踪”横匾。四面碑系整块青石凿成,正面为双钩篆字“泰伯墓”,东侧面刻《重修泰伯墓记》,北面刻《泰伯墓记》。
泰伯墓亦称吴王墩、皇陵。墓在山南麓,依山建造。上面是坟冢,平面圆形,直径约3米余,周围筑青石块护墙,顶部用土覆盖,高约2米多。前有石望柱一对,各雕石狮一只。向下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刻”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其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石牌坊和享堂。墓由下至上,用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单体建筑和石刻等连成整体,四周筑围墙,占地3亩左右。
泰伯庙和墓
泰伯庙和墓
泰伯庙和墓
泰伯与仲雍又返江南梅里,断发文身开发江南,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教化乡民建立了荆村和蛮巷,还有泰伯渠;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成了《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也因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句吴。
泰伯庙和墓位于江苏省锡山市鸿声镇鸿山西南麓。
泰伯庙和墓
交通
无锡客运中心乘无锡到甘露中巴,到鸿山口下。
开放时间
8:00-17:00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