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编辑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Qianfoya Caves and Mingzhengjun Stel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栖霞寺内,千佛崖石窟始凿于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征君碑立于唐上元三年(676年) 。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分为千佛崖石窟和明征君碑两部分。千佛崖石窟上下共五级,现存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佛龛二百九十四座,佛像除少数完好,大部分残缺。明征君碑全称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为纪念栖霞精舍创始人、南齐隐士明僧绍而立 。千佛崖石窟是中国南方地区现存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传播和信仰状况有参考意义,也为探讨中国佛教造像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明征君碑是南京现存唯一的唐碑,对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同时碑材还具有较高的地质学价值 。
2001年6月25日,干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外文名:Qianfoya Caves and Mingzhengjun Stele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栖霞寺内
所处时代:六朝、唐朝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447-4-005
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栖霞山西峰石壁陆续凿成无量殿。
唐上元三年(676年),立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 。
明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1600—1606),王寿等石工在千佛崖石窟镌刻佛像,不仅设计了新的佛龛,还对萧梁以来古老的佛龛进行了修补。
民国时期,栖霞寺主持若舜用水泥修补千佛崖石窟,使造像失去了原貌。
2014年,明征君碑碑亭修葺 。
原明征君碑碑亭
千佛崖石窟
千佛崖石窟位于栖霞山西峰石壁,以栖霞寺舍利塔以东为起点,经三圣殿向东一直到纱帽峰。上下共五级,佛龛内基本格局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窟门侧雕天王力士像。佛大者数丈,小者仅盈尺,或五六尊为一龛,或七八尊一龛。现存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佛龛二百九十四座,佛像除少数完好,大部分残缺。崖中道有南唐书法家徐铉、徐锴题名石刻及明朝时期重修佛龛的题名石刻等 。
千佛崖石窟共有南朝洞窟18个,分为二期。第一期包括18、19、20、22、23、24、26、27窟。各窟均为平面呈横椭圆形、穹隆顶、窟口外敞的大中型窟。造像有结跏趺坐与倚坐两类,衣纹有垂领与通肩两型,衣饰轻薄,下摆宽大,敷搭座前数重。第二期包括5、10、12、13、15、21、25、28窟。各窟多为平面方形、穹隆顶的中小型窟,主尊坐前或门外雕双狮,佛像多着垂领式袈裟 。
千佛崖石窟
其中第19窟为大像窟,今称无量殿又称三圣殿、大佛阁。平面略做横椭圆形,敞口,前上部塌毁,现存明代补砌砖顶及砖石门壁。窟内雕一佛二菩萨三身造像。中为主尊无量寿佛坐像,通高12米,观音、势至两著萨左右侍立,均高约10米,为千佛崖石窟中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 。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寺山门北侧,全称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立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栖霞精舍创始人、南齐隐士明僧绍而立。石碑由碑额、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通高4.23米,宽1.26米,厚0.37米。碑额为六龙拱额,上篆书“明征君碑”。碑身两侧为狮首绶带等花纹,碑文行书,通篇二千三百七十六字,现尚存二千三百六十三字,记述明僧绍笃信佛教、隐居山林的经历,以及齐、梁两代在栖霞山大造佛像等活动。碑文由唐高宗李治撰写,书法家高正臣为之书丹,另一书法家王知敬篆额。碑阴另刻有“栖霞”二字,相传亦为唐高宗李治御书。碑身和碑额为距今约2.8亿年前海相沉积形成的石灰岩(栖霞灰岩),碑体上包含有两万二千多个梅花状白色斑纹,为海百合茎和中国孔珊瑚等浅海类动物化石;龟趺为距今约2.9亿年前海相沉积形成的石灰岩(船山灰岩),龟背部有密集的球状构造(即葛万藻) 。
明征君碑碑亭为仿唐式假两层建筑,木结构,四角,飞檐斗拱,外观为红色,第一层有木质栏杆,亭内有镂空如意纹饰,上下檐均有琉璃脊兽,砖瓦为黑色荧光琉璃瓦,亭的最高处为鱼龙吻 。
明征君碑碑亭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碑文拓片
相关人物
明僧绍(?—483年),字承烈,号栖霞,平原(今山东省)人,在南朝宋元嘉年间中秀才,后历任征通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职,均不致。因多次征召不就,人乃称其为“征君” 。
明征君碑是南京现存唯一的唐碑,碑文字体与唐释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相近,对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同时碑材还具有较高的地质学价值 。
地理位置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栖霞寺内。
千佛崖石窟
交通路线
公交
江苏省南京市内乘坐342路公交车,在栖石路东站下车前往。
驾车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距离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约10.5千米,驾车约2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