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台寺遗址 编辑
杨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乡杨台寺旧址处,于1983年被发现,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杨台寺遗址在高出地面7米左右的高台地上,呈坡状隆起,东西长32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80000平方米。遗址西部深沟和断崖上可见杨台寺遗址有明显文化层2~5米。已发现有灰坑、房基柱础、陶灶和大量红烧土及陶片。从采集到的陶片和遗物看,其内涵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出土有白衣红黑彩陶罐、指甲纹鼎足、鸭嘴形鼎足和器盖、陶豆、陶罐、陶碗、红陶钵、澄滤器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镞、石镰、纺轮等。装饰品有陶环。杨台寺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历经时间长,面积大,保存完好,对研究豫南地区乃至整个淮河流域上游区域内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的继承关系及发展序列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6年5月25日,杨台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杨台寺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乡杨台寺旧址处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8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127-1-127
1984年8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
杨台寺遗址
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由于遗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称彩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陕西省境内。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成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西、陕西等省。
1986年11月21日,杨台寺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杨台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