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寺塔 编辑
大兴寺塔,俗称裴村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裴村西北约1.5千米大兴寺遗址上,是宋朝时期的古塔遗存。
大兴寺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大兴寺塔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修殿宇和佛塔,明、清又有修葺。该塔为七级密檐式八角实心砖雕塔,高20余米。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大兴寺塔与河南现存阁楼式和叠涩密檐式砖雕宋塔风格基本一致,为研究河南宋代砖塔提供了实物见证。
2013年3月5日,大兴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兴寺塔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裴村西北约1.5千米大兴寺遗址上
所处时代:宋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70-3-46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裴村塔
1956年,大兴寺塔第一层塔身的砖酥碱严重,为确保塔身不至于倾斜,当时的管理部门对地表上的塔身进行了加固维修。
2003年,安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大兴寺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2015年,内黄县文物保护所申请中央资金40万元,启动大兴寺塔修缮工程对大兴寺塔本体进行维修保护。
2018年,内黄县文物保护所申请中央资金24万元,启动大兴寺塔防雷工程,对大兴寺塔进行安全保护。
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建筑风格系宋代,塔为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坐北面南,整体轮廓呈锥形,高20余米,底层周长15.6米。平面呈八角形,具有宋塔的基本特点。因泥沙淤积,塔身一层埋于地下,地面可见部分高约16米。塔身第一、二层较高,以上每层高度、宽度逐层递减,使塔的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各层均以条砖叠涩出檐,饰仿木建筑砖雕铺作,或莲瓣承托出檐。一、三、五、七层砌筑有仿木结构的塔檐、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为砖砌仰莲。塔身一层内有塔心室,塔身一层之下有地宫,塔心室和地宫均为仿木结构,顶部有藻井,在其之上塔身均为实心体。
地宫出土文物
大兴寺塔地宫出土有一个缺盖的雕刻精美的石函、石雕、三彩瓷灯以及数件残缺的石佛。石函上两面各雕刻有十多个僧人、道士。
大兴寺塔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地属裴村,故俗称裴村塔。
修塔原因
清光绪十六年的《内黄县志》记载:“裴村西北三里许,大兴寺有古塔,创自唐武德三年,父老相传,为镇黄河设也。”
相关传说
当年裴村一带黄河泛滥,一片汪洋,老百姓商议在大兴寺院内筑一高塔来威镇黄河。就在塔落成那年,泛溢的河水也真的流走了,这一带变成了平坦、肥沃的土地。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再无黄河水患之忧。因此,大兴寺塔便被披上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外衣,成了当地人们心中的圣物。“倒了裴村塔,黄河回老家”的谚语一直在当地流传。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大兴寺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裴村西北约1.5千米大兴寺遗址上。
大兴寺塔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兴寺塔,路程约21.3千米,用时约3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