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国故城 编辑
滑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原为春秋时滑国都城,后被秦所灭。
滑国故城依据地形特点而修建,故城南北长,东西窄,北部依地形又向西突出一部分。城垣屈曲呈弧形,平面略作长方形,总面积14万平方米。城垣临近台地边缘,因历年河水冲刷,大部分已经倒塌。滑国故城遗物丰富,城墙夯土层内含战国陶片和布纹瓦,下压前种夯层和布纹瓦层,城内采集有鬲、罐等春秋陶片,盆、豆等战国陶片,城东北角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修建青砖城门1座,门额石上刻“古滑城”3字。滑国故城的形制及规模,可以作为中原地区小诸侯国都城的一个代表。
2006年5月25日,滑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滑国故城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
所处时代:周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144-1-144
面积:140000 m²
滑国故城
滑国故城原为春秋时滑国都城,古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姬姓小国,后被秦所灭。
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对滑国故城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发掘,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西汉及唐代遗物。
滑国故城
滑国故城依据地形特点而修建,故城南北长,东西窄,北部依地形又向西突出一部分。城垣屈曲呈弧形,平面略作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北部约1000米,中部约700米,南部约500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城垣临近台地边缘,因历年河水冲刷,大部分已经倒塌,现存部分地段城垣高2米余,残垣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夯层厚13~17厘米,下层夯层厚4~7厘米。南墙东段,与东墙北段的下层,北墙和部分东墙夯层较薄,土质坚硬,其上压有布纹瓦层。它的建造年代应在汉代以前。南墙东段与东墙北段的上层,西墙和部分东墙的夯层较厚土质松软,其建筑年代,应在汉代或汉代以后。滑国故城的形制及规模,可以作为中原地区小诸侯国都城的一个代表。
滑国故城青砖城门
《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洩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表述了滑国当时国小民弱,难以自持的境地。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记载,“秦国的军队去偷袭郑国,被发觉,遂灭滑而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说,缑氏县城就在春秋时代的滑国都城。
2006年5月25日,滑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滑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
春秋滑国故城
交通信息
自驾:从偃师区出发经华夏路—S539—营君路—滑国故城,全程大约22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