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尺塔 编辑
千尺塔,又称曹皇后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大阴沟西南大周山顶之原圣寿寺内,修建于北宋。
千尺塔坐北朝南,为六角形九级密檐楼阁式砖塔,1989年维修时存高12.981米,维修后高度为15米。塔身用长31.5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砌筑而成。每级塔身带叠涩檐,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又砌出象征性平座。在一至七级塔身南面中部,辟有门洞,塔内上下布置两个相互分隔的六角形塔心室。千尺塔在塔身的砌筑、叠涩檐的砌筑和排水处理构造及翼角起翘的做法等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尤其是排水处理构造及翼角起翘的做法,采用了类似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屋面曲线处理的手法,既增强了塔身的曲线美,又减轻了雨水侵害,增加了塔的寿命,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砖构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
2013年3月5日,千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千尺塔
外文名:Qianchita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大阴沟西南大周山顶之原圣寿寺内
所处时代: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64-3-46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12月19日,地震烈度为里氏6级,震中就在贾峪。据《贾峪祖师圣殿碑文》载,这次地震曾造成“庙宇颓崩”的后果。千尺塔位于贾峪乡最高峰大周山顶端,又建造于地表之上,仅顶部及南部各门之间有损毁。
1989年,河南省文物局拨款进行加固维修。
千尺塔远景
千尺塔
千尺塔坐北朝南,为九级(1989年维修时第八级尚存局部,第八级以上无存,按一般规律,应有第九级。)六角形楼阁式砖塔,1989年维修时存高12.981米,维修后高度为15米。塔体用长0.315米、宽0.15米、厚0.055米规格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作粘合剂砌筑而成。每级塔身带叠涩檐,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又砌出象征性平座。在1~7级塔身南面中部,辟真假门洞,塔内上下布置两个相互分隔的六角形塔心室。
千尺塔原来之砖铺散水已不存在,散水下即为素土夯层,即整座千尺塔实际坐落于地表之上,塔基高0.57米。塔基之上为第一级塔身,高2.357米,底边长2.715~2.75米不等。南辟一门洞,通向塔内塔心室。门洞宽0.825米,深1.26米,外部原高约1.575米,内部高约1.746米。第一层塔心室平面呈六角形,底边长1.25~1.5米不等。室内六壁距地表1.46米高的部位砌出普柏枋形。第二级塔身高0.875米,边长2.525~2.655米不等。叠涩通高0.72米,叠出宽度0.232米。南面塔身中部砌一门,通向该塔上部塔心室。该室呈六棱筒状,通高5.72米,贯通第二至第五级塔身。第三级至第七级塔身形制大体相同,各级塔身向塔心逐渐收进,此五级塔身南部各砌一假门。门上部均雕作莲瓣形。第八级塔身高0.12米,边长0.89~0.95米不等。南部无门饰。
相关传说
相传北宋仁宗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选纳曹家女子做了皇后。日子久了,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京城建“看家楼”,在其故乡建千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
因塔需高千尺,方能使皇后看到,故久未建成。为此许多官员、工匠被贬杀。后有能人献计,以羊群驮砖,把塔建于大周山顶。塔成,从山下至塔顶千尺有余,曹皇后得以遂愿。因此后人便称此塔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
2013年3月5日,千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千尺塔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贾峪镇大阴沟西南大周山顶之圣寿寺内。
千尺塔旅游景区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从郑州长途客运中心站或客运西站乘车,至荥阳市区后再换乘去贾峪镇塔山风景区的公交即可。
自驾:可分别沿中原西路向西,过须水镇,或沿郑少高速公路向西南,在新密西收费站下高速后转向西北,至荥阳市贾峪镇塔山风景区即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