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石浪遗址 编辑
花石浪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东河村,南临南洛河,面积近20平方米 。最初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内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
花石浪遗址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及遗物,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活活动踩踏面、用火遗迹,以及熊猫、大象、熊、犀牛、貘、河狸、鹿、野猪、牛等20余种哺乳动物和鱼及龟化石。除此之外还出土有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制造的石制品约6.5万件以上,石制品多以取自河边的石英岩等砾石为原材料打制而成。类型有石核、石片、打制石器形成的断片及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工具。
2001年6月25日,花石浪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花石浪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东河村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2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8:30-16:00
性质:洞穴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111-1-111
1995年至19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龙牙洞进行正式发掘,除又发现一枚人类牙齿化石外,还发现法居住面、灰烬层、动物化石及大批旧石器等,埋藏相当丰富。后来对洛南盆地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野型旧石器地点200多处。
在龙牙洞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有20多个属种,有虎、熊、狼、大熊猫、剑齿象、三门马、软、犀牛,鹿、牛、豪猪、野猪及鼠类等。
在发掘中共获得各类石制品6.5万多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及剥片与加工石器过程中产生的碎块等。石制品的原料以石英砂岩及石英岩砾石最多,颜色有浅灰、黑灰、紫红、浅黄及乳白色等。石制品中,石核、石片及加工时产生的碎块为大宗,石器仅占极少的数量。石核多为石英砂岩或石英岩砾石。石核大小不一,最大的重达4500克最小的重仪166克,一般重量在500~1500克之间。石核的利用率不商。有的仅有1处剥片疤痕,台面均为原砾石面,多为单台面,多台面者少见。台面上打击点清晰,疤痕放射线可见,但同心波纹不明显。石片的台面绝大多数为原砾石面或岩石的自然层面,人工台面者罕见。更不见修理台面。在石英岩石片劈裂面上,半锥体和放射线多较显著,有时还可见维疤,但同心波纹不甚明显。有相当数量的石片背面为原砾石面。也有一部分遗留有前次剥片的阴疤。石片有大有小,依据长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石片(长度在8厘米以上)最少,中型石片(长度在4~8厘米之间)最多,小型石片(长度在4厘米以下)较多。制法,多采用锤击法。极少数采用砸击法。依据石片的长宽指数。可分为纵长型和横宽型两类,前者较多,后者较少。经过二次加工修整的石器很少,石器类型有厚背石刀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状器、睢刻器及石钻等。厚背石刀,是石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特征是有较厚的刀背与锋利的刀刃,横断而呈三角形,厚度多在1厘米以上是一类形似刀状的工具。依据形态可分为长方形,三角形、半月形、长条形等多种。刮削器在石器中的数量仅次于厚背石刀。多用小石片修整而成,可分为直刃、凹刃和凸刃三种形式。砍砸器数量很小,系用砾石或石块单面加工刃部面成,器形粗大厚重。尖状器,数量也很少,均用小石片加工而成。雕刻器,很少,也系小石片加工而成。石钻,仅发现1件,乳白色脉石英,系用小石块加工而成,器身宽大,尖端锐利。
花石浪相关图册
1995年至1997年在王社江博士的主持下,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及洛南县文管会连续三年的发掘清理证实,龙牙洞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内涵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王社江和黄培华发表的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其文化层堆积的时代为距今约50—25万年间,最近的光释光测年结果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 。
花石浪图册
花石浪遗址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洛南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且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的空白。对中国乃至东南亚旧石器时代考古具有重大价值,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演化过程,考察旧石器时代先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及其活动都具有重大意义。
地理位置
花石浪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东河村。
花石浪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从洛南客运站进入河滨北路中段,后江滨大道,进入洛河大桥,走G242可到花石浪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