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济寺大雄宝殿 编辑
广济寺大雄宝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广济寺院原规模宏敞,年久失修,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及殿内塑像为元代原作。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殿前筑月台,前檐当心间和两次间皆装隔扇,后檐当心间辟板门一道。檐柱柱头作覆盆卷杀,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举折平缓。檐下斗拱简洁疏朗,柱头斗拱四铺作出假昂。殿内柱网使用减柱造,前槽不设柱子,后槽仅用两根粗大的金柱,殿内空间宽敞。
1965年,广济寺大雄宝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广济寺大雄宝殿被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广济寺大雄宝殿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
所处时代:元代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226-3-3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乾隆《五台县志》载:“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县王秉韬重葺”。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广济寺碑又说:“广济寺建于元代,土人呼为西寺,以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制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拱焕日”。
1951年,成立五台县文史馆,负责全县的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指定一名同志负责大雄宝殿的安全保护。
1978年,日本古建专家蒲良一专程来广济寺考察元代建筑,对元代大殿减柱结构造型大为赞赏。
1984年,广济寺大雄宝殿西山墙倒塌,山西省文物局拨款3万元对其进行了维修。
1987年,广济寺大雄宝殿西围墙大面积倒塌,山西省再次拨款抢修。
1989年,广济寺大雄宝殿后背墙塌方,我们立即向山西省文物局做了汇报。山西省市领导亲临现场察看并拨款进行了维修。
1993年,山西省省文物局拨专款3万元委托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对大殿进行了勘察设计。
总述
旧图
殿内
殿内
殿前
殿外
佛像
双佛
地理位置
广济寺大雄宝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
大雄宝殿
交通路线
北京市——京昆高速——沧榆高速——广济寺大雄宝殿
上海市——京沪高速——青银高速——天黎高速——广济寺大雄宝殿
郑州市——二广高速——沧榆高速——广济寺大雄宝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