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二仙庙 编辑

山西省晋城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城二仙庙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又称为泽州二仙庙、小南村二仙庙、真泽宫、二仙观,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村北,占地面积为1232平方米,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 。

晋城二仙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有山门、过厅、献殿、正殿,东西两侧有厢房、垛殿 。晋城二仙庙外观形式及内部梁架结构保留了宋代建筑特征,为研究山西宋金时期的建筑技术、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例证 。

1996年11月20日,墙下关帝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晋城二仙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村北

所处时代:宋

占地面积:1232 m²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4-0097-3-01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泽州二仙庙、小南村二仙庙、真泽宫、二仙观

历史沿革

编辑
晋城二仙庙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 。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高煤祠、三曹殿、西陵祠、五道殿、将军殿等。

民国七年(1918年),重修东西耳殿。

1950年至1995年,晋城二仙庙被学校占用,拆除了原山门,将过厅改建为教室。

1996年11月,晋城二仙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文物部门与村民进行了抢险性揭顶维修、硬化院落。

2002年,对东西两廊进行了维修 。

建筑格局

编辑
晋城二仙庙坐北朝南,原有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戏台、山门、过厅、献殿(香亭、拜殿)、正殿,前院东西两侧有厢房,山门东西两侧有耳房,后院东西两侧有廊房,正殿两侧有耳殿 。现存一进院落,东西长44米,南北宽28米,占地面积为1232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过厅、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廊房、东西耳殿 。

晋城二仙庙,4-山门、3-过厅、2-献殿、1-正殿晋城二仙庙,4-山门、3-过厅、2-献殿、1-正殿

主要建筑

编辑

献殿

献殿也称拜殿、香亭,位于正殿前方,后檐台明与正殿前檐台明相距58厘米,为清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后檐敞口式,单檐悬山顶 。

献殿与过厅

正殿

正殿正殿

正殿为庙内主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26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为后三椽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前檐柱间后人装四叶隔扇门 。

东西耳殿

东西耳殿位于正殿东西两侧,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出廊式,单檐悬山顶。主体结构属明代遗构。西耳殿明间顺脊串下有民国七年(1918年)维修题记 。

东西廊房

东西廊房位于后院东西两侧,面宽十一间,进深四椽五架,前出廊式,单檐悬山顶,主体结构属清代遗构 。

文物遗存

编辑

天寓壁藏

天宫楼阁拱桥壁藏天宫楼阁拱桥壁藏

晋城二仙庙正殿内木雕“天寓壁藏”,也称为“天宫楼阁拱桥壁藏” ,主龛三间歇山式,前后两进,东西设有楼阁与主龛连结,栏杆、斗拱、外檐装修及装饰中所用的图案都具有宋代风格,天宫圜桥是宋代佛道帐常用的手法,是一座典型的宋代木构建筑模型,龛内正中塑二仙坐像,高2.5米,两侧分列侍女像,共16尊,高1.48~1.63米,后檐墙现存卷轴山水花鸟壁画9平方米 。

二仙庙记

晋城二仙庙正殿西侧存有宋政和七年(1117年)《新修二仙庙记》碑,正殿东侧存有宋政和七年(1117年)《二仙庙记》碑,记载了庙宇建造时代 。

<p>西侧《新修二仙庙记》碑

西侧《新修二仙庙记》碑

东侧《二仙庙记》碑

东侧《二仙庙记》碑

东侧《二仙庙记》碑

东侧《二仙庙记》碑

历史文化

编辑
学术研究

《文物世界》2010年第3期收录《山西东南地区宋代建筑特色探析——以晋城二仙庙为例》 。

保护措施

编辑
1996年11月20日,晋城二仙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晋城二仙庙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

晋城二仙庙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

东至院墙外45米,西至院墙外40米,北至院墙外25米,南至院墙外25米。

建设控制地带

东至丹河谷,西至保护范围外30米,北至保护范围外3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30米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晋城二仙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村北。

小南村二仙庙

交通信息

自驾:从泽州县人民政府出发,途经金村大道、太岳街,到达晋城二仙庙,路程约9.7千米。

下一篇 南、北吉祥寺

上一篇 青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