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庄文庙 编辑
李庄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始建于金代,占地面积1122平方米 。
李庄文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56米,东西宽22米,现存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东西耳殿和东西厢房。大成殿为金代建筑,其余皆为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李庄文庙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体现了金元交替时期的建筑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13年3月5日,李庄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李庄文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
所处时代:金至民国
占地面积:1122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794-3-09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元大德七年(1303年),李庄文庙因地震坍塌 ,元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 。
1958年,李庄完小成立,将李庄文庙的中殿封堵改做教室 。
1984年,山西省文物局拨款1万元维修李庄文庙 。
2013年,李庄文庙本体修缮,恢复中殿原貌 。
山门
山门
大成门
中殿
大成门即中殿,原为倒座戏楼三间,后改为大成门 。
大成殿
大成殿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脊饰琉璃制品,脊刹上有元至元元年(1335年)烧制题记。大成殿檐下设有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杪,补间铺作隐刻,当心间柱头铺作施斜栱,琴面昂状耍头和蚂蚱头共存。殿内梁架六架椽屋通檐用两柱,蜀柱承平梁,梁上置侏儒柱,两侧施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脊槫下用两材襻间,隔间不闪,平槫下用捧节令栱,其中下平槫为实拍捧节令栱。殿身梁架、斗栱结构简洁,部分为金代构件,叉手做法接近元代风格 。
大成殿柱头铺作

大成殿梁架

大成殿六椽栿
石碑
石碑
琉璃
李庄文庙大成殿琉璃构件是元代遗物,保存完好。全用粗坩泥制胎,黄、绿色釉,部份绿釉彩翳较厚,已变成灰白色。殿上鸱吻较瘦高,高宽之比近于2:1。鸱吻正面吞口之后,前爪下伸,上部无鳞而塑流云图案,一条盘龙爬行于吻体上隅,龙头顺吻尾前伸。鸱吻背面是一条满身鳞甲的龙,头下尾上,三足贴浮于吻侧。脊刹前后各异,上部残缺,仅留吞口。雕像和须弥座部份,正面吞口之间雕有人像四躯,中心两躯分置上下。上为观世音菩萨,左腿垂下,右腿折回,手腕扶于膝上。下为一妇人装束者,侧身微倾,飘带缠身。左右二力士横眉怒目,双臂横峙。造型存宋、金遗风。脊刹正、背面和西吻吞口内,都留有题记,其中“至治元年(1321年)程德厚营造庙堂,至元元年(1335年)李君仁捏烧吻脊",说明制作年代。大成殿正脊两侧,堆塑着八条行龙穿游于牡丹之中。黄色釉深浅不等,铅质有的已还原,变成银色鳞甲。其它垂脊、垂兽、戗脊、嫔伽都是黄、绿釉琉璃裂品。其中嫔伽为武士装束,坐于岔脊外端,下无套兽承托,仅背部与脊瓦相连 。
相关人物
黄显平,男,1967年10月23日出生,中共党员,黄牛蹄乡李庄村人。2006年8月26日夜,几名不法人员盗窃李庄文庙的文物时,被路过的黄显平发现,他当即骑摩托车追赶,在与盗窃人员搏斗受伤的情况下,与赶来的其它几名村民报警后,继续坚持追赶盗窃分子,最终将被盗文物追回, 保护了国家文物。2007年,黄显平获潞城市见义勇为奖,同年9月获山西省见义勇为表彰奖三等奖,2008年被潞城市评为“公路杯”道德模范,2010年获“长治好人”荣誉称号 。
学术研究
2017年6月,孙帅等发表《基于低空无人机技术的文物建筑“三位一体”实景三维信息模型构建与应用——以山西省李庄文庙为例》,收录在《华中建筑》2017年第6期 。
2013年3月5日,李庄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李庄文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保护范围 | 以围墙向外东、西延伸10米、北、南延伸15米。 |
---|---|
建设控制地带 | 以保护范围界限各向外延伸30米。 |
地理位置
李庄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
李庄村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从长治市潞城区政府出发,经过锡海线、省道S324到达李庄村,路程约17.7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