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天主教堂 编辑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天主教堂兖州天主教堂

兖州天主教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西御桥南路330号,由爱尔列曼神父设计,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兖州天主教堂,建筑群总面积83646.2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大院,北院为教堂中心,有大圣堂、主教楼、大小修道院、育德学校、印书房等,南院有安多医院、圣母院、绣花楼等。兖州天主教堂是近代鲁西南地区天主教传教中心,是中西方建筑艺术交流融合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013年3月5日,兖州天主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兖州天主教堂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西御桥南路330号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83646.2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79-5-17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8月8日,德国人安治泰受德国圣言会派遣,在兖州建堂传教,遭到兖州县城绅民强烈反对,未建成。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巨野教案发生后,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逼迫清政府用巨野教案的巨额赔款在兖州建立教堂,同年爱尔列曼神父设计并开始建造兖州天主教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兖州天主教堂建成。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教会主教安治泰将总堂由济宁迁往兖州,兖州天主教堂正式成为圣言会的主要活动中心。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兖州天主教堂的大圣堂(天主圣神堂)建成,截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兖州天主教堂共建房718间。

1956年,兖州天主教堂设立兖州天主教爱国会组织。

1967年,兖州天主教堂及一批附属建筑被毁坏拆除,宗教活动停止。

1980年,恢复天主教爱国会组织并重新开放兖州天主教堂。

1982年,修复兖州天主教堂主教楼等部分教堂建筑,主教楼作为教堂使用。

建筑格局

编辑
兖州天主教堂,总面积83646.2平方米,是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建筑。 兖州天主教堂分南北两个大院,北院有大圣堂、主教楼、大小修道院、育德学校、印书房等,是教堂中心所在,南院有安多医院、圣母院、绣花楼等。

兖州天主教堂

主要建筑

编辑

大圣堂

大圣堂为德国哥特式建筑风格,有3间本堂,长53米,宽18米,教堂至拱心石高14米,由20根带雕花柱础的石柱支撑。教堂的柱子、窗子、楼梯、拱肋均由石料砌成,飞檐、柱肋等用绿、红、黄色釉砖装饰,房顶的瓦和滴水檐则涂了红釉。圣餐坛下有拱形地下室。楼房内部和走廊顶部都做成穹隆顶式藻井,地面镶嵌对花地板。

主教楼

主教楼是德国哥特式与华夏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上面刻有“A.D.1901”等字样。主教楼东西长40.3米,南北宽21.8米,高约15米,中间为三层,第一任主教安治泰曾住在这里。主教楼每间的拱肋都是用彩色瓷砖镶嵌而成,四根青石柱础刻以精美的花纹,楼房内部和走廊顶部都做成穹窿顶式藻井,地面镶以对花地板,室内分为卧室、会客室、卫生间等,主教楼的前面和走廊的墙上,是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瓷釉砖砌成,在门窗上突出“十”字图案。

修道院

修道院为砖木结构,主体为两层,局部三层,面阔52米,进深14米,三层顶部立十字架,屋顶为红色机制瓦,开四个天窗,房内为木质地板和楼梯。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轶事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德国人安治泰在兖州城内偷买民宅2所,欲设堂传教,引起当地绅民强烈反对。绅民们愤怒谴责其宗教侵略行为,并将安治泰所买之宅先行拆掘,后又由绅董买下建成书院。 德国公使派天津领事到兖州查办,被绅民赶出兖州城,安治泰亲到兖州交涉,却被群众赶走,此案一直延续未能解决。

文物价值

编辑
兖州天主教堂是近代鲁西南地区天主教传教中心,见证了天主教在中国尤其是在鲁西南地区的发展,是中西方建筑艺术交流融合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编辑
2013年3月5日,兖州天主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兖州天主教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西御桥南路330号

天主教堂

交通指引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政府距兖州天主教堂4千米左右,驾车约10分钟左右可到达。

下一篇 卞国故城遗址

上一篇 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