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灵踪塔 编辑
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宝相寺内,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建成。
太子灵踪塔为八角砖塔,底层呈莲花状,底层东、西、南各一券门佛龛,原有佛像。塔高41.5米。北向群圆拱门,可通塔内。五层以上四面辟洞门。塔层外檐饰斗拱,上承圆椽连檐,皆作蝉肚形。塔内设螺旋阶梯直达顶层。整个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塔宫面积80平方米,塔宫深处供奉释迦牟尼真身佛牙。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的各类文物,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存,为研究该塔的始建年代,中都县(今汶上县)佛教的盛行情况及宋代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太子灵踪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太子灵踪塔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宝相寺内
所处时代: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名:宝相寺塔
编号:7-1139-3-43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宋真宗封禅泰山驻跸于此,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
北宋政和年间,始建宝相寺塔。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宝相寺塔建成。
1994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众多文物,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
1995年,山东省宗教局批准汶上县重建宝相寺。
2006年,汶上县人民政府修复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
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
北宋东府佛牙舍利
北宋东府佛牙舍利
地宫石匣铭文
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宋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1081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佛牙传说
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圆寂都在遥远的古印度,那他的佛牙舍利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山东汶上。据传,在公元前485年的一个月圆之夜,佛祖释迦牟尼在禅定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进入永恒的涅盘,佛的弟子们悲痛万分。按照导师临终遗言,进行了荼毗仪式。从此佛牙就来到了人间,供奉在犍陀罗。唐朝翻译家义净记载:“佛有四颗牙舍利,有一颗在犍陀罗”。
2013年3月5日,太子灵踪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太子灵踪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宝相寺内。
大宝相寺
交通指引
济宁市内乘坐汶上31路东路、汶上32路北路、汶上36路、汶上4路、汶上5路公交车宝相寺南门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