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福建会馆 编辑
烟台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会处。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而建,自清光绪十年(1884年)动工,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耗时二十二载,时称“鲁东第一工程”“江北第一宫”,是一座供奉天后圣母(闽粤地区称妈祖,北方地区称海神娘娘)的封闭式古典庙宇建筑,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
烟台福建会馆坐南面北,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原为三进庭院,现存两进,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在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坐南面北的并不多见,而烟台福建会馆就成为一个特例,由其功能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会馆内供奉沿海居民信奉极深的海神娘娘,她是保佑渔民平安、丰收的海神,就要面向大海普度众生,而恰恰烟台的海就在北方,于是造成了福建会馆坐南面北的特有格局。
1996年11月20日,烟台福建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烟台福建会馆
地理位置: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约 3500 m²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4-0205-5-0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烟台福建会馆
戏台
戏台为正方形亭式建筑,表演空间被抬高1米多,下筑架空台基,由两侧台阶而上,重檐歇山顶,后檐与门厅相连。戏台共有4柱,下端为方形石柱,上端开抄手卯口嵌人木梁用以穿梁枋。石柱下为二层柱础,呈八边形和方形。屋面坡度较为缓和,只在正脊和檐口有较大起翘。除临近门厅一侧外,其他三侧外檐下都以垂莲柱为装饰,已达到较为精致的立面效果。
山门
山门为穿斗式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架,前后三柱。整个建筑下部为石作,起主要的支撑作用,上部为木构体系,两侧尽间砌筑山墙,墙下部分辅以花岗岩勒脚。山门的木作结构极具福建地区特色。建筑前后开敞,只中间设置隔墙和门开启扇,中间为歇山顶,屋顶较高,两边为硬山顶,较矮,形成一高两低、一主两次的格局。山门中的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多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要装饰题材,其中尤以两根蟠龙柱最富神韵。
大殿
大殿是福建会馆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采用穿斗与拾梁相结合的构造形式,面阔五间,进深十九架,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正殿共有40根柱子,形成内中外三层柱网,最外圈柱为建筑的外廊,中间圈柱直达上层屋檐,柱子间设隔墙、门扇,分隔室内外空间,柱子的上半部分与内柱通过穿枋或轩梁相连。四根内柱形成了大殿的核心区域,供人们在此祭拜妈祖。整个屋架为井字框架,枋木、雀替、隔扇等构件上雕刻祥禽、瑞兽、花卉、人物等装饰图案。
盂兰大会
福建会馆内都供奉着天后圣母像,每年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盂兰大会,以烟台人称地址在东的潮州会馆为东盂兰会,而称馆址在西的福建会馆为西盂兰会。
文化交流
烟台民俗博物馆作为烟台市博物馆的一部分,2010年成立,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福建会馆。民俗馆内设有“妈祖文化陈列”“烟台近代家居陈设展”等多个展厅,展示妈祖故里、生平传说、各地庙会祭奠盛况等内容,还有烟台地区近代封建官僚家庭、买办家庭、文人家庭和普通百姓家庭4个代表性的家居陈设,反映烟台开埠后多元社会文化并存的景况。由烟台民俗博物馆联合社会力量举办的烟台天后行宫妈祖文化节,已经成为烟台市重要的文化品牌,被山东省台办确定为“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1996年11月20日,烟台福建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烟台福建会馆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公布为省级优秀历史建筑。
地理位置
烟台福建会馆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会处。
福建会馆
交通信息
烟台市内可乘坐1、2、3、5路公交车前往,兴业银行下。
票务信息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
11月1日~次年4月30日8:30-11:30,13:30-16:30
5月1日~10月31日8:00-11:30,13:30-16:30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