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官邸旧址 编辑

山东省青岛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式官邸旧址德式官邸旧址

德式官邸旧址,俗称总督楼,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作为德国胶澳总督官邸,现为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

德式官邸旧址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高30多米,共分四层 。德式官邸旧址作为“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为中国单体建筑首列,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1996年11月20日,包含德式官邸旧址在内的青岛德国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德式官邸旧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55000 m²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德式官邸始建。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德式官邸基本完工。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后,不再入住德式官邸旧址,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德式官邸旧址被辟为迎宾馆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青岛解放后,迎宾馆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和贵宾的主要场所 。

1999年,德式官邸旧址被辟为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

建筑格局

编辑
德式官邸旧址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高30多米,共分四层 。

德式官邸旧址德式官邸旧址

主要建筑

编辑
德式官邸旧址建筑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外观不对称,墙身厚,窗户小,石料厚重,楼顶坡高,红瓦黄墙,属于典型的德国近代建筑风格。建筑的主体共有四层,包括一层、二层、三层和阁楼层,含大小房间66个,其中用于居住、办公、接待、餐饮、娱乐及休闲的主要房间19个(不含一层房间)。中央大厅跨越两层楼,顶部水晶灯装饰总重量达1吨多,灯架采用紫铜打造而成 。

德式官邸旧址

历史文化

编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0日,山东巡抚袁树勋来青岛访问,到德式官邸拜会时任总督奥斯卡·冯·托尔柏尔,成为第一个进入总督官邸的中国官员 。

文物价值

编辑
德式官邸旧址作为“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为中国单体建筑首列,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文物保护

编辑
1996年11月20日,包含德式官邸旧址在内的青岛德国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德式官邸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青岛迎宾馆)

交通路线

公交

山东省青岛市内乘坐217、220、221、411环形路公交车,在龙江路大学路站下车前往。

地铁

山东省青岛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在信号山(青大附院)站下车前往。

驾车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距离德式官邸旧址约8.9千米,驾车约1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