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会旧址 编辑

山东省济南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字会旧址万字会旧址

万字会旧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和青岛市,包括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泺街道上新街51号)和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简称“济南道院”。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创建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开始创建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济南道院。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手法,前后共有四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辰光阁等主要建筑,两侧东西厢房以廊相连。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建筑向南偏西,四周红墙环绕。三进院落,一进院为万字会办公楼,呈“回”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世界红万字会在抗日救亡和大的自然灾害中,曾发挥了重要的救济慈善作用,万字会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2006年5月25日,万字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万字会旧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泺源街道上新街51号(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

所处时代:民国

占地面积:约 14000 m²(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980-5-1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济南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开始创建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济南道院。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启用。

民国三十九年(1948年),红万字会被取缔,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移交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使用。

1956年,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成为山东省博物馆陈列室。

199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驻万字会旧址院。

青岛院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创建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完工。

建筑布局

编辑

济南院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00平方米, 道院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手法,坐北面南,四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山门前庭、母殿、辰光阁,两侧有厢房、回廊、后配厢房及东西侧门。各建筑起于石砌高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工艺技术与传统建筑造型相结合的仿木作殿堂建筑。一进院落由东、西侧门和照壁组成,照壁正中嵌高浮雕琉璃西番莲盆景,盆体有“大吉羊”篆书。二进院由正门、前厅、两厢及回廊组成:前厅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回廊环绕三十二根仿木圆柱;两厢各七间。三进院是建筑整体的核心,有母殿、两厢组成。母殿为主体建筑,曾供奉五教神主,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围廊环绕三十四根仿木圆柱,单檐、庑殿顶,施五踩重昂斗棋,屋顶覆绿琉璃瓦;殿内方格天花(平基),后间内槽平列方柱,透雕龛形花罩九孔;殿前出卷棚敞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厦后檐与殿前檐相交成勾连搭。两厢各九间,各独立台基,与正殿分列。四进院由辰光阁、左右碑亭组成,辰光阁为藏经、办公议事之所,两层,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左右两翼面阔、进深各二间,周环圆柱,底层三十根,上层三十八根,斗棋五踩重昂,二层出平座,置护栏回廊。碑亭分立阁前两侧。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布局得当,主次分明。旧址采用传统建筑手法,主体建筑的屋架结构,斗拱均采用清式大木作手法,但均为混凝土结构,是一座以宫殿与庙宇混合组成的仿古建筑群,是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相结合的范例。

万字会旧址

青岛院

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建筑向南偏西,四周红墙环绕。三进院落,一进院为万字会办公楼,呈“回”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二进院建筑为整个院落的主体,由山门、南北两厢、大殿组成一组四合寺观形仿古建筑群。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罗马式建筑、阿拉伯建筑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特例。设计者刘诠根据万字会“五教合一”的宗旨,以三种建筑风格分别象征基督教,儒、道、佛教和伊斯兰教。

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作为青岛美术馆展览馆面向世人。美术馆展厅共分三组,由罗马展厅、大殿展厅、伊斯兰展厅组成。罗马展厅为一、二层,总面积为900平方米。以展览油画、水彩、水粉、摄影等美术作品为主。大厅为透明穹顶建筑,中间设观众休闲区域;大殿展厅面积288平方米,东、西厢展厅面积共262平方米,总面积为550平方米;伊斯兰展厅为上下两层,主要用于中国画展览。

文物遗存

编辑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辰光阁悬金字竖匾,碑亭内有汉白玉碑,铭记道院筹建始末。

历史文化

编辑

万字会

万字会母院是“世界红十字会”的首创机构,倡导“儒、佛、道、耶酥、伊斯兰五教归一”。万字会是一个带有极浓宗教色彩的慈善团体。

世界红万字会是源起济南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民间慈善组织,它根源于道院。道德社和世界红万字会都是道院的下属机构。红万字会所有会员均系道院中人。世界红万字会和道院是二而为一的组织,对外称世界红万字会,对内称道院。道院既萌生于前,又统摄于后。道院成立后不久,世界红万字会筹备会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9月在济南大明湖召开。后经北京政府内务部审批备案,世界红万字会中华总会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世界红万字会以“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为宗旨,随即在全国各地设置分会,逐渐构建起遍布全国,且远及海外的慈善救济网络。从很多资料可以看出,世界红万字会当年与世界红十字会和华洋义赈会相似。虽然世界红万字会在资金筹募方面不如这两个团体有国际渠道,但是世界红万字会的救济范围。赈灾力度均远远超出以上两个。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民间慈善组织的称谓。世界红万字会领导人,在日伪占领期间的亲日媚骨,留下其历史上极不光彩的一面。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韩复榘不战而逃。济南道院和历城道院头目联合商界迎日寇入城,不少道院的主要人物都出来担任了伪职。抗战胜利后,济南道院与红万字会仍安然无恙。解放后,世界红万字会也不作为反动会道门处理,人民政府包办了一切社会事业,使这个民间慈善组织失去了活动空间。1953年2月,世界红万字会在《人民日报》发表声明,宣布自行解散。随后,在大陆的各地红万字会,接连发布解散声明。世界红万字会退出大陆历史舞台。

济南道院

济南道院是民国十年(1921)年由滨州人杜秉寅等在济南创建的,会员主要是军阀、官绅等。办会宗旨以道教为主,信奉自己所创造、能超越各宗教的所谓"老祖"。因主张儒、道、佛、伊斯兰、天主教五教合一并从事慈善活动,势力得到迅速发展。截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国国内各地建道院436处,在香港、神户、新加坡等地建道院修道点200余处。济南因是始创地,故被奉为总部和母院。

文物价值

编辑
世界红万字会在抗日救亡和大的自然灾害中,曾发挥了重要的救济慈善作用,万字会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5月25日,万字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青岛院

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

世界红万字会青岛分会旧址

济南院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泺源街道上新街51号。

万字会旧址

交通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济南市内乘坐883路、883路、883路窝铺大站快车、885路、886路、889路、B16路、K13路、K171路公交车青年桥站下车步行前往。

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青岛市内乘坐365路换乘地铁3号线、381路换乘地铁4号线、303路换乘307路、303路换乘501路、303路换乘223路公交,然后步行前往。

下一篇 嬴城遗址

上一篇 洪家楼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