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哑叭庄遗址 编辑
哑叭庄遗址,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哑叭庄村西北3.5公里处,当地俗称“疙瘩顶”。
哑叭庄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遗址分布范围约6万平方米。哑叭庄遗址面积较大,地势北高南低,文化层积厚0.5~2米。1989年和1990年春秋两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沧州地区文管所联合组队,对遗址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的灰坑130个,水井7眼,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玉器1300余件。 哑叭庄遗址文化层共分四期:龙山文化哑叭庄类型、燕南夏家店下层文化哑叭庄类型、西周文化遗存、东周文化遗存。
2013年3月5日,哑叭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哑叭庄遗址
玉礼器、陶器、蚌刀、鱼钩
哑叭庄遗址远景
哑叭庄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后冈二期文化的一个遗址。后冈二期文化属于龙山文化。任丘哑叭庄遗址是比较重要的一处。
战国时期遗存:灰坑6座,出土器物10余件,主要器形有夹砂红陶釜、泥质灰陶豆和甑等,均属燕国文化遗物。
西周时期遗存:灰坑5座,出土器物15件,陶器器形有鬲、罐、瓮、盆等。
商时期遗存:发现1座商代晚期残墓。随葬品有篡1件,罐2件,海贝15个。
龙山文化遗存:灰坑69座,出土器物856件,灰坑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四种。各灰坑均出不同数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生活用具方面的主要有陶器:如罐、鬲、瓮、壶、盆、碗、杯等,其纹饰主要为蓝纹、绳纹;属于生产工具方面的主要有:由石、骨、蚌、陶制作的石斧、铲、刀、镞、骨锥、针、匕、蚌镰、锯、陶纺轮、陶网坠等;属于装饰品方面的主要有骨笄、陶环、玉坠等。
磨光黑陶大器盖
磨光黑陶大器盖
磨光黑陶大器盖器型规整、漆黑发亮、轻便坚固。第一,原料考究。黑陶的陶土原料要经过精细淘洗,去除杂质,并且充分提炼和陈腐。第二,制作精良。陶坯制作利用了“快轮制陶法”,快轮的应用是制陶技术的一大飞越。陶坯成型以后还要经过仔细修刮和打磨。磨光效果是在陶坯尚未干透时,用鹅卵石或是兽骨制成的工具进行打磨的结果。第三,烧造工艺独特。黑陶在焙烧时,先用氧化火焰使器体硬结,在烧窑快要结束时,火焰控制为还原焰,窑内充满滚滚浓烟,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高温渗碳,微小的碳元素渗入坯体表面,乌黑发亮的黑陶便形成了。
黑陶的工艺难度要远远大于红陶、灰陶和彩陶,所以数量相对较少。黑陶也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因黑陶文物和其他同时期文物的出土,而把第一期考古发现命名为龙山文化哑叭庄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哑叭庄遗址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5月14日,沧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派人到哑叭庄遗址调查,并建立记录档案。
2013年3月5日,哑叭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哑叭庄遗址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哑叭庄村西北3.5公里处。
哑叭庄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任丘市人民政府开车,大约用时15分钟,9.2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