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 编辑

河北省承德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

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 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

清乾隆皇帝到木兰围场行围四十次,留下了许多痕迹,其中包括六座石碑:《入崖口有作》碑、《于木兰作》碑、《古长城说》碑、《虎神枪记》碑、《永安湃围场歼虎》碑、《永安莽碦》碑。《虎神枪记》和《永安湃围场歼虎》记录了乾隆皇帝两段打虎的经历。伊逊河西岸,有一座《木兰记》碑,与乾隆皇帝的《入崖口有作》碑遥遥相对。《木兰记》碑是木兰围场现存的七块石碑,唯一一块由清嘉庆皇帝所立的石碑。《虎神枪记》碑对面东山坡上,有一天然石洞,洞中石壁上,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乾隆摩崖。 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记述了当时清朝皇帝与各民族王公贵族木兰秋狝的故事,展现了清朝皇帝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智慧,其多民族文字的书写方式是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

2013年5月,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

所处时代:清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06-4-00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入崖口有作》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于木兰作》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再次刻诗于此碑、《古长城说》碑立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虎神枪记》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永安湃围场歼虎》碑立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永安莽碦》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嘉庆皇帝的《木兰记》碑立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

1966年,木兰围场御制碑《于木兰作》碑被推倒,碑顶被砸毁,碑身被凿成牛槽。

1978年6月,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拨付维修专款,由隆化县文物管理所组织施工,对《于木兰作》碑拼合复原。

1979年9月10日,隆化县文物管理所对木兰围场御制碑《于木兰作》碑进行调查、登记。

遗址特点

编辑
清乾隆皇帝到木兰围场行围四十次,留下了许多痕迹,其中包括六座石碑:《入崖口有作》碑、《于木兰作》碑、《古长城说》碑、《虎神枪记》碑、《永安湃围场歼虎》碑、《永安莽碦》碑。《虎神枪记》和《永安湃围场歼虎》记录了乾隆皇帝两段打虎的经历。伊逊河西岸,有一座《木兰记》碑,与乾隆皇帝的《入崖口有作》碑遥遥相对。《木兰记》碑是木兰围场现存的七块石碑,唯一一块由清嘉庆皇帝所立的石碑。《虎神枪记》碑对面东山坡上,有一天然石洞,洞中石壁上,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乾隆摩崖。

文物遗存

编辑
《入崖口有作》碑

《入崖口有作》碑《入崖口有作》碑

《入崖口有作》碑位于四道沟乡庙宫前伊逊河南岸的小山顶上。记载了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乌兰哈拉哈至巴彦托罗海(今城子、孟奎、西龙头一带)行围期间,写下了《入崖口有作》五言诗一首。碑文刻于碑之四面,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右侧为蒙古文,左侧为藏文,皆书《入崖口有作》诗同一内容。

《于木兰作》碑

《于木兰作》碑

《于木兰作》碑位于围场石桌子乡碑梁沟与隆化县西阿超乡碑梁村交界处的碑梁梁顶“御路”之东侧,此处是清帝行围木兰经由西庙宫进入围场的至高点。碑身记载五言古诗《于木兰作》九首,主要是赞颂了‘木兰秋狝’盛况,以及表述了围场狩猎的重要意义。左右两侧分别镌刻《过卜克达阪》及《遇卜克达阪叠旧岁韵》,碑阴镌刻七言绝句《过卜克岭行围即景四首》,皆为乾隆汉文御笔,没有满、蒙、藏文。

《虎神枪记》碑及摩崖石刻

虎神枪记碑

《虎神枪记》碑位于新拨镇骆驼头村的月亮湾西山坡上。月亮湾即岳乐围之谐音。碑文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记载了乾隆连开两枪,打死老虎,技惊四座,惊心动魄的场景。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左侧为藏文,右侧为蒙文。碑文字体清晰,结构严谨,风格秀丽。在碑的对面东山坡上,有一天然石洞,洞中石壁陡峭,风景奇特。在石壁上,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乾隆摩崖,文字七寸见方。汉文内容为:“乾隆十七年秋狝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

《古长城说》碑

《古长城说》碑《古长城说》碑

《古长城说》碑位于新拨镇岱尹上村岱尹梁之北。上镌清乾隆帝作《古长城说》而得名。记述了乾隆皇帝巡幸木兰围场时,发现并考证东西绵亘数百里古长城遗址这一经过,由于史书上没有这段长城的记载,故写此文并勒石立碑。碑由碑顶、碑额、碑身和碑座四部分组成,碑文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

《永安湃围场殪虎》碑

《永安湃围场殪虎》碑座落于半截塔镇要路沟村西北后洞沟以南的土山顶上。记述了厄鲁特蒙古、回部等上层贵族扈从随围,观看乾隆帝射猎殪虎的情景。碑的正面为《永安湃围场殪虎》诗一首。碑侧为《永安湃围场作》诗一首,皆为乾隆手书。

《永安莽喀》碑

《永安莽喀》碑《永安莽喀》碑

《永安莽喀》碑位于原“永安莽喀围场”内,即今腰站乡碑亭子村后山上。碑文以诗纪事,描写了蒙古诸部随从清帝狩猎,驰于平岗之上,乾隆帝虽已年过六十,连射四鹿,仍驰射如常的气概。碑由碑顶、碑额、碑身和碑座四部分组成,型体与《入崖口有作》碑相同。碑文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

《木兰记》碑

《木兰记》碑《木兰记》碑

《木兰记》碑座落于东崖口山脚下,即今四道沟乡庙宫村伊逊河西岸,依山面水,隔河与乾隆《入崖口有作》碑遥遥相对。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嘉庆皇帝御制文《木兰记》。记载了木兰围场创建和作为清朝习武狩猎之所的经过及每岁秋狝大典所显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盛况。

文物价值

编辑
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记述了当时清朝皇帝与各民族王公贵族木兰秋狝的故事,展现了清朝皇帝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智慧,其多民族文字的书写方式是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5月,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

碑梁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人民政府开车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于木兰作》碑),路程约78千米,用时约92分钟。

下一篇 沧州铁狮子

上一篇 凤山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