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文庙大成殿 编辑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乡文庙大成殿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学前铺,建筑面积约315平方米,是元朝至明朝时期的古遗址。

平乡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位于西路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东路为附属建筑。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风格,单檐歇山绿琉璃屋面,面阔五间,殿高约12米,四椽伏对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铺做斗拱置于平板枋之上。功能齐全,主次布局分明。平乡文庙大成殿殿顶琉璃瓦及四檐斗拱残破严重,但整体保存较完整。大平乡文庙大成殿建筑风格主要保留了元、明特点,有个别梁架构件仍传承了宋代建筑风格,承载了宋、元、明、清四朝众多的人文信息、建筑学信息,对研究古代建筑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大平乡文庙大成殿历史上经受了邢台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冲击,积累了重要的震害信息,对研究中国早期建筑震害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平乡文庙大成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平乡文庙大成殿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学前铺

所处时代:元至明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734-3-03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平乡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穆宗隆庆九年(1575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先后七次进行过重修改建,为县学所在地,是历代全县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平乡城,将大殿顶部西北角炸毁。

20世纪60年代初,将木质屏风加固为砖式墙体,做粮库沿用30余年。1993年,由平乡县政府出面协调将粮库迁出。

2021年10月,对文庙大成殿进行了全面修缮。

建筑格局

编辑

平乡文庙大成殿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据《平乡县志》学宫图可知,文庙建筑分为东西两路,大成殿位于西路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东路为附属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约315平方米,为元代建筑风格,单檐歇山绿琉璃屋面,面阔五间(25.8米),进深三间(11.27米),殿高约12米,四椽伏对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铺做斗拱置于平板枋之上。功能齐全,主次布局分明。平乡文庙大成殿殿顶琉璃瓦及四檐斗拱残破严重,但整体保存较完整。

文物遗存

编辑
大观圣作之碑

大观圣作之碑

大观圣作之碑,刻立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碑阳所刻内容为宋徽宗颁发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诏旨,由通直朗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共1021字,现残存729字。碑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其中额高1.40米,宽1.50米,厚0.47米,浮雕七龙盘顶,碑额正面阴刻行楷书“大观圣作之碑”六个字,由权相蔡京题写。该碑现存于平乡县丰州镇平安公园内。

文物价值

编辑

大平乡文庙大成殿大平乡文庙大成殿

大平乡文庙大成殿建筑风格主要保留了元、明特点,有个别梁架构件仍传承了宋代建筑风格,承载了宋、元、明、清四朝众多的人文信息、建筑学信息,对研究古代建筑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大平乡文庙大成殿历史上经受了邢台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冲击,积累了重要的震害信息,对研究中国早期建筑震害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平乡文庙大成殿遗址碑平乡文庙大成殿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平乡文庙大成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平乡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学前铺。

学前铺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平乡文庙大成殿,路程约19.7千米,用时约32分钟。

下一篇 普彤塔

上一篇 天宁寺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