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山石刻 编辑
朱山石刻,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吴庄村北朱山顶上(现朱山石刻文化园内),由西汉、东汉、唐代三处石刻组成。
朱山石刻又称“汉朱山群臣上醻石刻”,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汉赵国诸臣为赵王祝福、祈祷所镌刻。该刻石与山体相连,为长条状摩崖石刻,长1.5米,宽0.52米,竖行阴刻15个篆体大字“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唐代石刻位于西汉石刻之东15米处。东汉石刻位于西汉石刻之东21米处。朱山石刻对研究西汉时期政治制度和书法艺术具有价值。
1982年,朱山石刻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至二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朱山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朱山石刻
外文名:Zhu Shan stone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吴庄村北朱山顶上(现朱山石刻文化园内)
所处时代:汉、唐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498-4-001
朱山石刻
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汉赵国诸臣为赵王祝福、祈祷时刻石,竖行阴刻篆书共15字“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
东汉阳嘉四年(135年),于西汉石刻东21米处刻一石。
唐贞元十四年(798年),于西汉石刻东15米处刻一石。
清朝道光年间,朱山石刻被时任广平府知府的杨兆璜发现。
2015年,永年区对朱山石刻及其周边包括朱山、娄山等地进行开发,朱山石刻并入“朱山石刻文化园”。
综述
朱山石刻
朱山石刻由三处石刻组成。西汉石刻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汉赵国诸臣为赵王祝福、祈祷所刻,该石刻与山体相连,为长条状摩崖石刻,长1.5米,宽0.52米,竖行阴刻篆书共15字“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东汉石刻位于西汉石刻东21米处,据考应为东汉阳嘉四年(135年)所刻。唐代石刻位于西汉石刻东15米处,为唐贞元十四年(798年)所刻。
字体书法
朱山石刻的字体,铭文中的“醻”“年”等字带有篆书风格,“丙”“臣”“石”等字带有隶书因素,标志着群臣上醻刻石体现出正处于篆隶变化时期,由秦篆的长形演为方形,转笔方折,带有隶书笔意,既有旧的痕迹,又有新的因素。朱山石刻的篆书字体,与先秦、秦朝和东汉时代石刻篆书字体相比,有明显区别,体现了西汉石刻隶变特点,并且是现存汉篆中最早的刻石。朱山石刻的书法,书写自然随意,用笔结字,无拘无束,大小不一,布行紧凑,书风古劲朴雅,仪态朴茂雄浑,丰满有神,另具一格,继往开来。
铭文款式
朱山石刻的铭文款式“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国号在前、年月日因素俱全,是典型的西汉王国刻石的款式,与出土文物、传世文献互证,体现了西汉初年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诸侯王高贵的地位,明确地区分了赵国与汉朝和其他诸侯王国的异同,证实了群臣上醻刻石的确为真。
相关著作
清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沈西雝《交翠轩笔记》、张德容《二铭草堂金石聚》、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等。
2013年3月5日,朱山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永年启动“朱山石刻”遗址保护开发工程。
2017年8月,朱山石刻保护修缮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修缮计划,2019年2月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项目设计方案,2019年11月开工,2020年8月竣工。
2023年9月12日,朱山石刻保护修缮项目—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通过验收。
2023年4月,邯郸市永年区人民检察院干警走近朱山石刻,实地调查朱山石刻保护现状。
地理位置
朱山石刻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吴庄村北朱山顶上(现朱山石刻文化园内)。
朱山石刻文化园
交通信息
从永年区人民政府驾车,大约25分钟到达朱山石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