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编辑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城南门里十字路口处,始建于唐仪凤年间。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秦皇岛境内现存唯一的经幢,由经幢、石护栏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经幢为八棱形多层式石质建筑,高约10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各部分的石质有所不同。石护栏由12根栏柱和12块石栏板组成,围成正方形。幢座最下层8个立面,每面雕两组缠枝莲花,顶上覆莲纹;二层每面雕一组两只猛兽。中心的石柱上雕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内容丰富,集佛教内容与建筑、雕刻艺术为一体,是中国石雕艺术的宝贵遗产,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2006年5月,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地理位置: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城南门里十字路口处
所处时代:金代
占地面积:约 25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814-4-0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金代正隆四年(1159年),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被自然灾害所毁;金大定九年(1169年)五月,重建,施铜钱两千万。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此次重修仍沿用了大部金代重建时的原构件。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对经幢进行进一次小规模的修缮,且又有少部分清代的石构件添加。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时,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顶坠地,幢身东南斜。
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拨款修葺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1984年,加修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外围铁栏杆保护。
2020年11月,卢龙县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抢险加固工程通过省级技术验收。
经幢图片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陀罗尼经幢,是秦皇岛境内现存唯一的经幢,俗称石塔。整体由经幢、石护栏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经幢为八棱形多层式石质建筑,高约10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各部分的石质有所不同。
幢座
幢座
幢身
幢身共分6层,逐层收分。各层衔接处设仰莲石托、幢盖或幢檐,每层的形制略有不同。石托为双层仰莲,每层16瓣,莲瓣肥厚。第一层幢盖及第二、三、四、六层的石托为红砂岩质,风化较严重。幢身第一层的石柱上刻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平州石幢记》,第二层刻《千手千眼大悲神咒》,第三层刻《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第四层刻明万历二十八年(1061年)《重修北平石幢记》,第五层和第六层的每面各雕一佛龛,每龛一佛。
幢顶
幢顶为仰莲托珠式,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顶檐下雕有云龙,就斗拱风格来看,推测是辽金时期的建筑形式。
石护栏
石护栏由12根栏柱和12块石栏板组成,围成正方形。柱身雕云龙;12块栏板中4块雕卷云龙纹,8块雕经变故事。其龙首硕大,仰头张口,上颚长而突起,鼻两侧有对称长曲须,下颚有疏须,头毛曲而向上冲,呈怒发冲冠之势。龙爪为四趾,趾甲三角形且略内弯。推测石护栏应为明代修葺经幢时加修的。石护栏现状好坏参半,8根栏柱和1块栏板为红砂岩石质,风化严重,其余4根栏柱和11块栏板为青石质,保存较好,原雕刻的卷云龙纹和经变故事仍清晰可辨。石栏东面中间栏板的左右两侧刻有“光绪十九年七月阖会公立”“赵鸣远敬送石料二方”。
雕刻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座最下层8个立面,每面雕两组缠枝莲花,顶上覆莲纹;二层每面雕一组两只猛兽;中心石柱上雕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幢身第五层和第六层的每面各雕一佛龛,每龛一佛,共计16尊。佛像均为立姿,虽风化较严重,但可看出其着交领袈裟,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直鼻小口,安详平和。其中第五层佛像的左手结与愿印,右手结触地印,表示能满足世人所求,灭罪降魔;第六层佛像的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无畏印,表示对一切无所畏惧。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遗址碑
地理位置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城南门里十字路口处。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路程约3.6千米,用时约1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
上一篇 源影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