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寿寺塔林 编辑
万寿寺塔林,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西麓,始建于后唐,占地约66670平方米。
万寿寺塔林原有万寿寺高僧墓塔23座,现存2群13座。其中2号墓塔为唐天寿太子(法号圆泽)墓塔,故又称唐太子墓塔群。塔林中除1、2号塔为唐、五代所建外,其余为宋、元、明、清建筑。 万寿寺塔林诸塔修建年代不同,所以保持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对于研究东林山万寿禅寺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年5月25日,万寿寺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万寿寺塔林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西麓
所处时代:五代至清
占地面积:约 6667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317-Ⅲ-20
别名:唐太子墓塔群
唐末,万寿寺毁于战火。
元、明、清,多次修缮。
宋嘉佑二年(1087年),重建。
清朝末年,万寿寺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主体结构消失。
约1997年,万寿寺重修。
2020年11月,万寿寺塔林修缮1—4号墓塔被掩埋塔基。
万寿寺塔林
万寿寺
万寿寺,全称万寿禅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原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全寺分三进院落,殿阁巍峨,庄严宏敞。中轴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山门两侧建有钟鼓楼。此外,寺内尚有藏经阁、经堂、玉皇堂、伽蓝殿、火神庙、山神庙及僧人住斋等。 古寺遗存的一些文物,彰显着此处岁月的悠久。诸如立于元、明、清三朝的四块石碑,巨石凿刻的石龟群,殿前的石狮以及寺北的墓塔林等。
万寿寺大雄宝殿及两棵柏树
太子塔
太子塔
传说轶事
相传,唐时武则天的四儿子天寿太子李昶因不满朝政,就在顺德(现邢台)潜龙院出家,后外出云游到了东林山。见到这里林木葱郁,鸟儿啁啾,群峰叠翠,清泉潺湲,天寿太子不禁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此就留在了万寿禅寺,法号圆泽。万寿禅寺原来的住持圆寂后,圆泽法师就成了新任住持。他开始四处化缘,扩修寺院。当时的万寿禅寺碧瓦朱甍,重楼叠阁,巍峨壮观,钟磬之声不绝,香客游人不断。
天寿太子出家后,思念远在京城的亲人,于是他经常登上东林山山顶的一座亭子向京城眺望,后来,这座亭子就被人们叫作“望京亭”。后来,皇帝下诏让天寿太子回去继承皇位,但天寿太子不肯,就跳进了一个湖泊,后被水中的神龟救起,这个湖泊此后就被叫作“太子湖”,也就是现在东林山脚下的林山峡水库。至今,万寿禅寺山门的两边,仍留有大大小小十多个“石驮龟”,这些石龟互相叠压着,但都是头朝“太子湖”,好像正在争先恐后地爬向湖边。天寿太子被救上岸后,回头一望,仍有大批官兵追来,于是,他一咬牙,就爬上东林山的山顶,站在他经常眺望京城的望京亭里,遥遥地向远方京城拜别了家人,然后就从亭子所在的虎石崖上跳下。村里一些上岁数的村民说都曾见过太子塔中的塑像,脸的一边有血迹,这跟民间流传的传说很吻合。虽然从寺中的碑文上看,这个太子确实是存在的,但这个后唐的太子究竟是哪位皇帝的儿子,到现在依然无从考证。
地理位置
万寿寺塔林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西麓。
万寿寺
交通
石家庄市—西柏坡高速—京昆高速—石闫路—钢城路—万寿寺塔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