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滩塔 编辑
黄花滩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北山顶上,是辽代古建筑遗存。
黄花滩塔始建于辽代,塔为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辽塔,塔高约32米,是为了供奉佛舍利而修建的。塔由塔基、塔身、密檐、塔刹组成,原塔刹已不存,2009年维修时后加。黄花滩塔是辽代晚期佛塔代表性建筑之一。从塔的体量、规格、建塔人的级别来分析,黄花滩塔等级不高,但其各部位的构造尺寸、收分比例、营造技法和雕刻艺术都符合辽塔建筑构造和营造技术的标准,同时融合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建造风格。塔身雕刻的供养人铭牌为研究“辽塔与所在州城的关系”“辽代佛教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实物资料。独特的大檐转角铺作是研究“辽代建筑”的宝贵实例。
2013年3月5日,黄花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花滩塔
地理位置: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北山顶上
所处时代:辽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29-3-22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黄花滩塔曾经有过一次修缮。
2006年,维修黄花滩塔台座。
2009~2010年,朝阳市对黄花滩塔进行了维修。维修时,发现地宫及天宫。
综述
黄花滩塔为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辽塔,塔高约32米,是为了供奉佛舍利而修建的。塔由塔基、塔身、密檐、塔刹组成,原刹已不存,2009年维修时后加。
黄花滩塔

黄花滩塔维修前

黄花滩塔

黄花滩塔

黄花滩塔
塔基
塔基由两层须弥座和一层仰莲座组成,第一层束腰每面设两壶门,由蜀柱相隔,内雕金蟾。第二层有束腰壶门,束腰雕刻是伪满州国时期维修补塑的。一层塔檐用砖仿木,施双杪五铺作斗棋,补间铺作四朵,转角铺作两朵,二层以上砖叠涩挑出,且每层塔檐间的塔身均镶嵌铜镜。维修时,在塔顶第十二层反叠砖层的中心位置的一块方砖上发现刹干窝,推断黄花滩塔的刹杆埋设深度较浅,原塔刹高度较低。
塔身
塔身八角,正北面开券门通塔心室,而不设造像。通过题记“康德五年四月十五日192”,推断为伪满州国时期维修。塔身其余各面均浮雕立佛一尊。佛像两侧均无胁侍与飞天,仅雕有供养人铭牌。此种七面立佛,分持不同手印,旁刻供养人题名的塔身壁饰浮雕题材较少见,从面目、衣纹等样式来看,应是辽代作品。
地宫
地宫位于塔台底部,南侧边缘距塔基外皮5.98米。地宫由门、甬道、宫室组成。门位于甬道前端,宫门和甬道高度不详,原有的宫门已被盗贼破坏,地面青砖铺墁。宫室平面呈正方形,地下部分深0.75米、总高2.55米。地下部分由青砖陡砌,形成一个高0.4米、边长0.63米的砖匣,砖匣上部由三层叠涩砖逐层内收至甬道地表,最上一层砖向外叠涩出0.08米的金边,形成方形口沿,用方砖封口。在宫室上部筑砌立壁,东、西立壁各宽0.84米,由下向上叠涩内收呈弧形,在顶部交汇处留有一个方形孔洞通向塔心室,北侧立壁平直。
天宫
天宫位于塔顶中心线南侧,第十三层塔檐上半部,是一个由青砖陡砌的方形砖匣,边长0.4米、高0.6米,内壁抹白灰面厚0.01米。
砖雕、壁画
塔基第二层束腰壶门内雕坐佛,北侧雕宗喀巴像;塔身券门上方雕刻有花篮,上下饰有连珠,篮内装满盛开的花朵,花篮两侧雕飞天,飞天呈倒姿,双手托盘;塔心室尚存壁画;塔身其余各面均浮雕立佛一尊,佛像头顶宝盖。佛螺发,双耳垂肩,面相圆润,身披袈裟,双手结印立于莲台之上,胸前饰有璎珞。
壁画

壁画

塔身砖雕
转塔风俗
农历四月十五日为塔的生日,这一天,众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塔前,或朝拜、或求子、或祈祷、或求消灾祛病。转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转塔者绕塔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数步一拜,以表诚意,此转法是当地汉人的习俗;另一种是蒙族信徒的转法,每圈都是顺时针转塔,转塔至少三圈,圈数越多功德越多。转塔节是昼夜活动,白天扭秧歌、搭台唱戏、舍粥、舍糖果,晚上转塔祈福,当地的蒙古族信徒围塔而坐,手捻佛珠,口念嘛呢,为朝圣者祈福,祝愿国泰民安。黄花滩“转塔节”是一项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
黄花滩塔文保碑
地理位置
黄花滩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北山顶上。
黄花滩塔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黄花滩塔,路程约39.4千米,用时约6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