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顺博物馆 编辑
旅顺博物馆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地处大连著名旅游景区——太阳沟历史风景区中心,1917年(民国六年) 4月,博物馆正式开馆。
2006年5月,旅顺博物馆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截至2014年,大连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4年,旅顺博物馆有馆藏文物有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00余件。比较珍贵的有:青铜器吕鼎,内底铸有铭文5行44字。
中文名:旅顺博物馆
外文名:Lvshun Museum
地理位置: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类别:艺术性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5:30
门票价格:免费
馆藏精品:铜器、陶瓷、甲骨、玉器、漆器、珐琅器
数目藏品:6万件
所获荣誉: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春夏秋适宜游玩
竣工时间:1918年
物产陈列所
1916年(民国五年)11月22日,于松树町开辟新馆址,“物产陈列所”内文物迁入,改“物产陈列所”为“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此址历史上称“参考部”“考古部”“分馆”。
1917年(民国六年)4月1日,“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对外开放。同年,于原沙俄拟建“陆军将校集会所”基础上开工建博物馆主馆大楼。
1918年(民国七年)4月1日,馆名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1月6日博物馆主馆大楼基本完工,馆址迁至。
1919年(民国八年)4月12日,因关东都督府改制,馆名改称“关东厅博物馆”。
1925年(民国十四年)11月,分馆文物迁至主馆大楼,分馆改做博物馆的图书馆。
旅顺口区博物馆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2月26日,馆名改称“旅顺博物馆”。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0月,旅顺博物馆改称为“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
1951年1月29日,苏联政府将“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管理权及附属动物园管理权移交中国政府。8月30日,大连劳动人民历史文化陈列所并于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
1952年12月,馆名改称“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
1954年4月1日,郭沫若题写馆名改称“旅顺博物馆”。
1972年5月1日,旅顺博物馆在“文革”闭馆后恢复开放,基本陈列为《历史文物专题陈列》。
1999年10月,旅顺博物馆实施总体改造工程,将植物园、动物园一半与旅顺博物馆园区合并,园区扩大为15万平方米,主馆大楼全面维修。
2001年4月,旅顺博物馆分馆落成开馆,基本陈列为《大连古代文明》及《馆藏外国文物专题陈列》。
2008年5月,旅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2年12月,旅顺博物馆新建现代化文物库房竣工并通过验收。
2014年,旅顺博物馆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2021年5月10日,旅顺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主馆
旅顺博物馆主馆
分馆
旅顺博物馆分馆
司令部旧址
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中苏友谊塔
中苏友谊塔
综述
2014年,旅顺博物馆有馆藏文物有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00余件。比较珍贵的有:青铜器吕鼎,内底铸有铭文5行44字。“吕”即西周穆王司寇吕侯;西汉时期的马蹄金;元代刘秉谦“竹石图”。还有新疆出土南北朝至唐代 9具木乃伊和丝织品、绢画、陶俑、货币等汉、唐文物,以及印度犍陀罗石刻和日本绘画等外国文物。 旅顺博物馆的藏品以大连地区考古出土文物、新疆文物及中外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代艺术精品荟萃,文物类别丰富,突出不同地域文物鲜明特征的藏品体系。藏品涵盖考古、铜器、陶瓷、甲骨、玉器、漆器、珐琅器、书画、碑志、佛教造像、竹木牙雕、新疆文物、外国文物、货币等20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新疆文物、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著录的商周时期青铜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青铜器
青铜器
书画作品
书画作品
全本红楼梦画册·放风筝
新疆文物
新疆文物
研究成果
围绕旅顺博物馆藏文物开展综合性科学研究,是旅顺博物馆学术规划的重要内容。旅顺博物馆与海内外学术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了旅顺博物馆藏佛经残片国际学术研讨会,唐鸿胪井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了《旅顺博物馆藏佛经研究论文集》、《旅顺博物馆藏汉文佛经残片选》、《西域出土梵文佛经残片》、《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文物研究文集》、《旅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藏画选》、《旅顺博物馆藏铜镜》、《旅顺历史与文物》、《清孙温绘红楼梦图册》《旅顺博物馆精品文物选粹系列丛书》《旅顺博物馆95年简史》等多部著作,馆内业务人员发表考古报告及学术论文达数百篇。为了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学术研究,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还在旅顺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了大连市历史文物研究所。旅顺博物馆已经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外多所文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馆藏文物进行深入研究。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资源,以藏品为基础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是博物馆一直坚持的原则。馆内现有专业人员30多人,其中正、副研究员9人,这些人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业务研究能力。馆内非常重视专业人员的学术研究及创新活动,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通过举办展览、出版专著等形式展示他们的学术成果。博物馆还连续多年与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及团体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取得可喜成绩。2012年5月,旅顺博物馆启动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旅顺博物馆馆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
学术交流
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博物馆开展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专家学者来博物馆进行文物鉴定及授课活动。博物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扩大了与国内外高等学府及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大批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极大地增强了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力量。
成立文物保护修复基地,不仅有利于当地文物的保护修复,还形成以旅顺博物馆为中心,辐射周边及东北地区的文物保护网络;更有利于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以修复基地为依托,采取"师承制"、"传、帮、代"等强化培训方法,注重培训与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提高修复人才专业技术,以此达到推动旅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向前迈进。
9:00-15:30
票务信息
2013年4月,旅顺博物馆主馆、分馆、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博物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游客凭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交通指南
旅顺口区内公交1路、2路、3路、6路等可直接到达。
地理位置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旅顺博物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