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城遗址 编辑
天生城遗址,又名天子城,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是南宋至清朝时期的遗址。
天生城遗址为宋蒙(元)战争山城遗址,建于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明末清初为抵御张献忠及清军入川,曾予补筑,清晚期再次补筑。天生城遗址有前、中、后三道城门及两道卡门,另有一字墙残迹。城内现存南宋“淳祐”“宝祐”“咸淳”等时期5处筑城题记及碑刻,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记功碑1处。另有古炮台,大水池,水井、水塘等遗迹,并有部分古建筑遗迹。天生城遗址是川渝地区宋蒙(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蒙(元)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对研究宋蒙(元)战史及山城营建技术等有着重要价值。
2013年3月5日,天生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天生城遗址
地理位置: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
所处时代:南宋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01-1-40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修筑前寨门卡门。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筑的后寨门卡门以及西南崖壁上调查发现的“地主姚老爷咸丰七年三月”所修“泰平洞”、中寨门南侧的“疯子洞”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万县防空指挥部在天生城设监视哨、瞭望哨,并布置高射机枪。据乡人指认,前寨门上两座“炮台”即为当时所留,附近还有“海军第一司令部”等抗战时期临时机构。
1976年、1984年,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系胡昭曦教授两次至天生城实地考察,并将考察报告收录于《巴蜀历史考察研究》中。万州本地专家学者也一直关注天生城遗址的研究,如三峡学院滕新才教授和万州博物馆颜泽林副馆长祝定龙先生等,多次实地踏查,并陆续发表《宋末万州天生城抗元保卫战》《〈天城石壁记〉的文献价值》《天生城峥嵘史》《天生城刍考》等研究成果。
2014年5月下旬,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对天生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进一步发掘其价值。
天生城遗址考古区域
2017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天生城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调查面积约2平方千米,发现城门(卡门)、采石场等文物点28处。发掘面积约3106平方米,清理揭露城墙、城门、房址、道路、排水沟、水池等各类遗迹68处。收获是,首次在鹅公包、东外城等区域发现多处宋代建筑遗存,填补了城址年代的相关空白;基本廓清了城址宋代以来内、外两重城圈的布局结构,确认宋代天生城由山顶台城、东外围城及北外子城三部分组成,印证了《宣相杨公攻取万州之记》中“一鼓而拔其外城”的相关记载;新发现一批保存较好的宋代至民国时期采石场、洞居建筑、防空洞、炮台,深化了对城址文化延续性的认识;重点清理的两处清代大型院落基址,布局完整、保存较好,为内城功能分区提供了重要线索。
汉至六朝遗存
天生城遗址
天生城遗址所在山体为一南北向展布的脊状独立残丘,由鸭嘴壳、鹅公包、鹅公颈和天城山主体四部分组成,大致呈南北走向,东西两侧多为缓坡与陡崖交替上升至山顶。地势由北向南大体呈增高趋势,长约1500米。山体南宽北窄,最宽处位于天城山南端,宽约500米,最窄处位于鹅公颈段,宽约40米。天生城由山顶台城、东外围城及北外子城三部分组成为内、外两重城圈三个片区的布局结构。
内城
后寨门远景
外城
外城主要分布于天城山二级山崖。主要发现有北外城、东外城两部分。北外子城,位于后寨门北部鹅公颈至鹅公包一带。鹅公包遗址发现有保存较好的宋代城墙,绕鹅公包一周,残长约83米,残高约1.6米。鹅公颈中部残存清代卡门遗址1处。东外围城,由南北两道一字墙及沿二级山崖外缘砌筑的城墙围合而成,南北长约408米,东西宽30~55米,面积约16500平方米。南一字墙位于中寨门南侧约120米,北一字墙位于后寨门卡门下,均西端起筑于山崖根部,向东延伸至二级山崖外缘。南、北一字墙中部各开卡门一道。两道一字墙由二级山崖外缘城墙连接,其中南段及中段为人工砌筑城墙,北段依山崖为天然城垣,未砌筑人工墙体。中段现存半圆形墩台1座。
内城变迁情况
清代院落
城垣:宋、清两代城垣位置变化不大,后寨门东段城墙,因寨门位置变化,清代城墙较宋代靠外。此外,宋代西侧可能全部依山崖为墙,清代则补筑了炮台1座及城垣1段,应与外侧崖居建筑有关。
外城变迁情况
北外子城:据鹅公包遗址发现的宋代城墙叠压道路情况分析,宋代天生城建城之初,鹅公包处为北方出城的道路,后期又补筑鹅公包城墙,构建北外城防御。清代缩小防御范围,放弃鹅公包区域,将外城退缩至鹅公颈卡门处。道路作为北部重要出城通道,仍在继续沿用,仅将鹅公包顶部段移至西侧,下部直接叠压宋代道路。
东外围城:据东外城北门解剖情况及东外城东墙调查发现,城门、城墙均存在直接叠压现象,宋清两代东外城北墙、东墙及北门基本重合。东外城南墙可能也较为一致。清代仅于东墙南部增筑炮台一座。东外城东墙可能有城门分布,位置应在现中部上山道路与东墙交汇处。
出土宋代瓷碗、瓷盏
喜字罐
喜字罐
摩崖题刻
南宋摩崖筑城题记
天城石壁记
天城石壁记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夔东路宣抚使、金吾卫上将军杨文安率军攻克南宋万州(今万县市)天生城总管王师能受命担任万州安抚使,特撰《宣相杨公攻取万州之记》勒于石壁。这篇文献是研究天生城之战(1242~1276)原始可靠史料。该摩崖石刻现存万县市天生城遗址前寨门与中寨门之间岩壁上,高180厘米,宽150厘米。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字迹剥落,仅454字可以识读。
天生城遗址作为宋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宋元史和古代军事历史具有较高价值。天生城在险峻山势上的筑城技术及城墙独具匠心的修建技术,具有重要的古代艺术景观价值和营造技术价值。
地理位置
天生城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
天生城大遗址公园
交通信息
自驾:自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天生城遗址,路程约8.3千米,用时约1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西山钟楼
上一篇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