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南墓群 编辑
汇南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分布面积约330万平方米,是汉代至六朝时期的古遗址。
1987年,首次发现汇南墓群。1993年~2005年,进行多次考古发掘。汇南墓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墓葬形制分为土坑墓、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砖室墓三类。汇南墓群出土了大量器物,种类包括陶、瓷、铜、铁、银、玉 、琉璃等。其中的汉代白釉瓷碗为中国早期瓷器的典型代表;汉代陶鞍马解决了汉代有无马鞍争论;胡人武士俑、哺乳俑、汉代乐舞俑等较罕见。汇南墓群分布面积大,文物精品多,所跨时代长,其大批古墓葬的发掘及大量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长江三峡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关的丧葬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为这一时期墓葬的断代分期、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标尺,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汇南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汇南墓群
地理位置: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
所处时代:汉至六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44-2-12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再次调查,将长江右岸西起峡南溪,东至龙河大桥的23个山梁子统称为汇南墓群。勘探确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
1993年~2005年,为配合三峡库区丰都新县城移民搬迁建设,先后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考古科研单位在汇南墓群进行考古发掘。
汇南墓群
钟姑娘梁子及加油站梁子发掘区
钟姑娘梁子发掘区的墓葬大体呈东西向排列,墓向均朝西,略微偏南,在248~261°之间。加油站梁子发掘区的墓葬分布密集,排列较乱,墓向从72~337°不等,似无固定的方向。墓坑之间相距最近的仅5厘米。墓葬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较多,共有八组打破关系。
西汉墓10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除JM6带有台阶式墓道外,余则均无墓道。共6座墓有二层台,其中1座墓(JM6)的墓室北侧筑有三层台,2座墓(JM11、JM13)的西端墓底带有头箱。JM22墓底四周用石板铺砌,墓坑的长、宽比例在1∶1~2∶1之间。葬具均腐朽,仅存棺灰痕迹,葬具有单棺、一椁单棺和一椁多棺。
新莽时期墓1座。JM9,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与砖室墓(JM5)仅相距约0.1米。墓向251°。墓口距地表深0.25米。口大底小,墓口长4米、宽2.5米,墓底长3.66米、宽2.3、深1.1米。墓内填黄褐色五花土,结构较疏松,填土中有少量陶器残片和1枚大泉五十。墓底无二层台,底部较为平坦。葬具为单棺,呈东西向置放于墓室偏西处。棺底铺有一层朱砂,棺腐朽仅存灰痕,灰痕分布长1.86米、宽0.62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据骨架朽痕可判断头向西。
东汉墓
六朝墓
会仙堡、祠堂堡、水井湾、吊脚崖挖掘区
会仙堡、祠堂堡、水井湾、吊脚崖挖掘区发掘面积约225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33座,墓葬形制分为土坑墓、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砖室墓三类。其中,会仙堡发掘约525平方米,发掘墓葬5座;祠堂堡发掘约200平方米,墓葬3座;水井湾发掘约225平方米,墓葬6座;吊脚崖发掘约1300平方米,墓葬19座。
土坑墓共3座,均为长方形竖穴,未见封土和墓道,属小型墓。墓底均筑有熟土二层台,葬具大多腐朽,仅存木质棺(椁)灰痕。据残存人骨痕迹判断,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有单人葬和双人葬两种。随葬器物多置于棺外,主要是陶器和铜器,个别出有铁器。
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
砖室墓
汇南墓群
汇南墓群出土了大量器物,种类包括陶、瓷、铜、铁、银、玉 、琉璃等,器型有罐、碗、钵、盘、杯、勺、瓢、壶、甑、釜、房、塘、井、案、俑等。其中的汉代白釉瓷碗为中国早期瓷器的典型代表;汉代陶鞍马解决了汉代有无马鞍争论;胡人武士俑、哺乳俑、汉代乐舞俑等较罕见。
地理位置
汇南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
商业路
交通信息
自驾:自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汇南墓群,路程约2.1千米,用时约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