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圣教寺塔 编辑
兴圣教寺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因其塔身为方形又被俗称作“方塔” ,该塔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4年),共9层,高度为42.65米 。
兴圣教寺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佛塔 ,砖砌塔身,方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塔下的地宫发掘出包括舍利和古钱币在内的大量文物。
1996年11月20日,兴圣教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兴圣教寺塔
外文名:Xingshengjiao Temple Pagoda
地理位置: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
门票价格:12元
建筑年代:北宋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物编号:4-83-3-5
兴圣教寺塔
明洪武三年(1370年),寺僧在塔旁建忏堂,题匾额“兴圣塔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兴圣教寺塔再一次被台风刮坏,并于随后由院内僧人们募资修缮 。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巡抚周忱捐款重建兴圣教寺塔。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提督梁化凤施资修塔 。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兴圣教寺塔进行了大修,原七、八、九层圯毁重建,更换塔心柱和塔刹。在第八层的楼板上,竖立一根高13米的木柱,穿过塔顶露出8米在外 。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兴圣教寺塔再一次修葺。明清的几次重修中都保存了宋代建筑的特点。这次修复后,兴圣教寺塔被誉为江南造型最美的塔 。
民国时期,兴圣教寺塔遭到严重损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兴圣教寺塔的墙壁上被当地少年夏秋生写上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几个大字。
抗战期间,日军对松江进行轰炸,轰炸过后,除了兴圣教寺塔与照壁幸免于难外,其他古建筑都已损毁 。
到了解放前,兴圣教寺塔的砖身出现了裂缝,塔内各层的木结构也几乎全部毁坏,楼板扶梯仅剩1层,塔身向西北倾斜约54厘米,地坪一片残砖碎瓦、荒草枯藤。因而亟待进一步维修 。
1955年7月,松江县文教科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1974年,上海市文物部门复原了底层附阶。同年,当地考古部门发现了兴圣教寺塔下的地宫,并于1974年11月7日至10日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1975~1977年,在市文管会指导下,松江文化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复原大修,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凡宋代原构件以及元、明、清代修补件,未损坏的全部保留;损坏的予以修补、加固;残缺的照原样修复;找不到原样的则参照江南地区同时代的塔型,结合此塔的风格特点,予以重制。重制时,换去腐蚀的塔心木,重装塔刹,补换相轮。塔刹由塔心木、铜葫芦、相轮铸件、浪风索等组成,高7.85米。相轮铸件共29件,重约5吨。塔心木长15米余,重约900千克,因年久渗水,腐朽严重。此次修缮,重铸更换八角龙头露盘1个,相轮5个,铁箍筒7个,仰莲覆盆1个,并新换了塔心木。恢复各层扶梯、楼板、平座、腰檐和“寻杖式”栏杆,重建了围廊。对历代遗存的木构件,都采用间苯二酚缩水甘油醚调制的高分子封护加固剂涂抹,其余木构件都用桐油涂刷多遍。经过加固涂刷后的木构件,既能防蛀、防腐,又增加了强度和承重力,而木纹清晰,保持“古旧”的风貌。
1978年,松江县政府在原兴圣教寺寺址开拓和兴建园林,以方塔为中心,四周组合古代建筑文物群,其中包括从闸北区河南路桥北境迁移而来的天后宫大殿,塔下占地160余亩的长方形土地被开发成了方塔公园 。
兴圣教寺塔建筑格局
第三层西壶门上方拱眼处保留有两幅宋代佛像壁画。第八层架横木交叉,承托塔心木穿出顶层,上套铸铁塔刹,由覆盆、露盘、九级相轮、凤盖等组成,刹端为铜铸宝瓶。
兴圣教寺塔留存木斗拱177垛,其中111垛为宋代原物。
结构
综述
吴越国铜泗州大圣坐像。兴圣教寺塔地宫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1975年,在重修兴圣教寺塔塔身时,工作人员在塔的第七层的斗拱壁缝中找到了几枚熙宁、祥符、元丰铜钱 。
壁画
1974年,兴圣教寺塔修理时,发现第三层的侧壁石灰层内有一幅宋代壁画,画的是一尊新色佛像打坐图,佛像清晰,色彩鲜艳。经专家鉴定,系建塔时的原画。
佛经
在兴圣教寺塔塔顶的宝瓶内发现了藏有血写的佛经,这是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的和尚为化缘募捐用手指血写的 。
艺文
清代《松江竹枝词》:“巍巍楼阙梵王宫,金碧名蓝杳霭中。近海浮屠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
传说轶事
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兴圣教寺塔损坏,传说由一个和尚用手指血书佛经化缘募捐,才得以恢复旧观。
修复后的方塔
1963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全面勘查兴圣教寺塔的结构和损坏情况,同年10月,清理地面,确定塔身围廊廊柱的地位以及历代修缮时所用砖瓦等。
1973年4月,上海市文物管理会拟订《松江兴圣教寺塔修缮方案》,1975至1977年,在上海市文物管理会的组织下,松江文化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对兴圣教寺塔进行了大修。凡宋代原构件以及元、明、清代修补件,未损坏的全部保留;损坏的予以修补、加固;残缺的照原样修复;找不到原样的则参照江南地区同时代的塔型,结合此塔的风格特点,予以重制。重制时,换去塔刹中腐蚀的塔心木,重装塔刹,补换相轮 ,恢复各层扶梯、楼板、平座、腰檐和北宋建筑物所常用的手杖式栏杆,重建了围廊。
修复前残破的方塔
1986年,兴圣教寺塔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被划定,塔周围50米内被划定为保护范围,50至150米内为控制范围。
1996年11月20日,兴圣教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0年和2007年,为了保持兴圣教寺塔的外观,松江当地的文物主管部门先后两次对该塔进行了内外墙壁和屋檐的保养和粉刷。
2012年,兴圣教寺塔内的墙壁经常出现游客的涂鸦痕迹,而且楼层越高,涂鸦越多。对此管理方也展开行动来制止游客的涂鸦行为,同时也在每年对被涂鸦的墙壁进行粉刷覆盖 。
地理位置
兴圣教寺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
方塔园
交通线路
公交:乘松梅专线(梅陇西南汽车站-松江)、沪松高速(上海体育馆-沪杭高速-松江)、沪松线到松江乐都路汽车站后再转乘松江4路可至方塔园;在汽车东站可乘松江2路、4路、7路、11路到达方塔园。
自架:内环高架-沪闵高架-莘庄立交-G60沪昆高速公路-松江出口-荣乐中路-荣乐东路-方塔北路-中山东路-方塔园。
门票价格
单人票:每人12元。
团队票(16人以上):每人10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