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 编辑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在这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中文名:春分
外文名:Vernal equinox
别名:仲春之月
涵义:昼夜平分
公历时间:公历3月19-3月22日交节
黄道位置:太阳达到黄经0度
气候特点: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物候现象: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农事活动:作物及时灌溉与播种
传统习俗:春祭,春菜
起居养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春分示意图
●节气流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时期便在各地流传。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即春分为春季的起始。“二分二至”中的春分成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延续了三千多年。 二十四节气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
天文现象 | 春分这天,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方向,太阳达黄经0°,交节时间在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节气,通常特指某一时间段,即太阳位于黄经0°和15°度之间,公历3月20日至4月5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由于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南北半球的白天和夜晚时间一样长。春分过后太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
|
---|---|
中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始点,“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前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角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中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 |
地球上的现象 | 春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 |
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 |
“春分”平分了日夜,同一经线上的人们,无论天南地北,都将在同一时刻迎来日出。 |
春分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后,南方开始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随着天气回暖,泥土解冻,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也增多起来。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分的最大特点。春分是太阳黄经一个轮回的开始,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玄鸟至 | 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春分三候中的初候“元(玄)鸟至”说的就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的燕子。燕子飞来时,万紫千红的春天也到了,原野上百草回芽,天地间桃红李白。 |
---|---|
雷乃发声 |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
始电 | 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
春分
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在春季少雨的北方地区,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这些地方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加强抗御春旱和冻害的准备。
春季在天气回暖的经常会有冷空气的侵入,特别是在江南和沿长江一带,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出现春季连阴雨,使得气温明显降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习俗 | 介绍 | 图片 |
---|---|---|
立蛋 |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
|
祭祀 |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 |
吃春菜 | 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昔日岭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阳江妇女则会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弄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
|
送春牛 |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什么是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 |
粘雀子嘴 |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 |
踏青、放风筝 |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
谚语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分类 | 谚语 |
---|---|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 |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
春分无雨到清明 | |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 |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 |
春分降雪春播寒 | |
春分无雨划耕田 | |
春分有雨是丰年 | |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 |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
春分不冷清明冷 | |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 |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 | 春分西风多阴雨 |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 |
春分大风夏至雨 | |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 |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 |
描写昼夜等长 |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
诗词
诗词 | 作者 | 朝代 | 内容 |
---|---|---|---|
《春分》 | 唐 |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 |
《春分日》 | 北宋 |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 |
《癸丑春分后雪》 | 北宋 |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 |
《春分》 | 吴藕汀 | 现代 | 度曲犹存玉茗堂,钗头妙语斗新妆。 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 |
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裨益。《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此时也是黄沙蚬最肥美的季节,在广州,蚬肉一般是和韭菜同炒,香脆滑嫩至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