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承干 编辑
刘承干(1881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鲁迅先生喻其为“傻公子”,陈志岁先生尊其为“笃公子”。
刘承干一生痴心藏书,醉心刻书,用心护书。他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60万卷、20万册,并精心设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
中文名:刘承干
别名:字翰怡,号贞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63年
职业:藏书家,刻书家
主要成就:建“嘉业堂藏书楼”,保存大批古籍宣统年间连续在各地灾赈中捐银三万多两
出生地:浙江省吴兴南浔镇(今湖州)
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幼年就读于当地浔溪书院,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中秀才,宣统年间因连续在各地灾赈中捐银三万多两,累获分部郎中、四品卿衔、四品京堂,友人习惯称他为“京卿”。刘承干对历史有浓厚兴趣,自谓“弱冠即喜治乙部之书”;长于古籍版本知识,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水平。1914年沈曾植任浙江通志总纂时曾聘其为分纂。1920年至1921年任清史馆名誉纂修,吴士鉴在一封致缪荃孙的信中曾说,“姚仲实函及翰怡上馆长书,均已代交。刘、张二君赠以名誉,于馆中征借书籍,大有裨益”。尝就“通海垦牧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政治上属守旧派,与结集上海的清遗老来往密切,组织“淞社”定期雅集。刘承干1911年携家定居上海,1963年病逝沪上,终年82岁。
刘承干
经过若干年的苦苦搜集,甬东卢氏“抱经楼”,独山莫氏“影山草堂”,仁和朱氏“结一庐”,丰顺丁氏“持静斋”,太仓缪氏“东仓书库”等十数家藏书尽为刘氏嘉业藏书楼上的插架。缪荃孙在《嘉业堂丛书序》中说:“诸藏书家多佚出之本,无不归之,收藏遂富甲海上”。
刘氏藏书当以宋版四史最为珍贵。号称镇库之宝。吴昌硕曾为藏书楼题写了“宋四史斋”。还有眉山刊本《宋书》,张元济先生印《百衲二十四史》,曾经采纳补缺。宋开庆110卷《鹤山先生大全集》、宋淳熙戊戌本《窦氏联珠集》也都是海内称绝的孤本。
民国9年至13年,辟地20亩,靡金12万,在小莲庄鹧鸪溪畔建成藏书楼。该楼位于南浔镇西南郊,四面环水,楼呈口字形,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建筑。清光绪死后,刘承干捐款在崇陵植树,宣统颁赐九龙金匾:钦若嘉业。(陆润庠代笔)刘承干以此命名藏书楼:嘉业藏书楼。另外他还以重金请到名流缪荃孙、王国维、董授经等考订校勘。并编有《善本藏书志》28册。
刘承干
刘承干
刘承干
解放前夕,为了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免遭兵燹,周总理下令保护好藏书楼。1951年,刘承干致信浙江省图书馆:“愿将藏书楼与四周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从此,藏书楼附属于浙江省图书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