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特征 编辑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三类。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特点。
中文名:心理特征
外文名:psychology feature
类别:专业名词
相关领域:心理学
在机器运转状态中,真正给机器提供能量驱动力的是电力等能源,我们不能因为启动和操纵促使机器运转,便认为启动和操纵便是机器运转状态的能量。相比而言,在心理状态中,真正给心理状态或行为提供能量的是包括个体能力、智力、气质、性格等等的心理特征,我们不能因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识过程启发诱导了行为,便认为这些心理过程便是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潜在能量。
正如电力等机器运转的原始能量,是天然的或是经过加工提炼的结果。形成心理状态原素中的心理特征几乎也是一样,来源于人们天生、过去的训练以及生活经验的结果。心理特征中的先天的非条件反射本能能为心理状态形成提供生理上的驱动力,后天的条件反射本能与技能、体能等能力能为心理状态提供完成任务的潜在可能性,而性格则能为完成群体、长远目标提供个体独特的习惯化态度和行为反应力。
人格倾向是由个体自我内心相互冲突的各本性本能(心理特征)被动或主动选择的结果。个体人格倾向的形成过程总是会就其相互矛盾冲突的各本能本性(心理特征),以自我的信仰世界观、尊严尊崇意识等为标准,在自我内心进行相互的斗争与妥协,最终由确认认定志愿趋于行为的本能本性,由此而会在心目中对不同机遇、不同事物呈现出轻重不一的关注、评价、配置与推崇。在个体内心的信仰世界观、尊严尊崇意识等与其相应的志向志趣上平衡统一的基础上,个体在具体的行为努力中,就能够从根本上对相应的行为目标与行为进程进行取舍选择,这也就是促使行为的外在意识(信心反应)和内在意识(态度反应)在行为任务目标上能够发生对应结合的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若按由人类整体性到个性化的区别,又可分为人性、人格特质和性格素养三个层次。 人性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包括人类先天的学习本能、心理成长与演变本能、趋利避害的本能等;人格特质是指经遗传或身体生理变化而使个体或相应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体先天特有的气质、智力、体能等等。人性和人格特质都是先天具有的或经后天成长发育自然生成的,而性格素养则就是指后天经人为及其相关的外界环境影响才会具有的心理特征,包括那些经过后天的经历、训练、学习、培养才具有的能力、知识、经验、性格、习惯、品行等。人格特质可基于人性而存在,人格特质也可与人性平行存在,而性格素养则是在人性与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