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反运动 编辑
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依法判处大贪污犯、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原中共天津行署专员张子善死刑。
中文名:三反运动
外文名:Three Antis movement
开始日期:1951年12月1日
内容: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对象: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
结束日期:1952年10月25日
1951年11月20日,毛泽东为东北局11月1日的《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作批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是正确的。请你们重视这个报告中所述的各项经验,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大措施,要求普遍地检查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
1951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此后,三反运动在全国开始。
1951年12月31日,中央直属总党委召开党政军团群机关处长级以上干部数百人参加的党委扩大会,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薄一波、中央机关总党委第二书记安子文宣布中央关于限期发动“三反”斗争的决定。会后,中央和政府各部门机关立即行动,纷纷连夜和在元旦期间召开会议部署“三反”运动。第二天毛泽东发表元旦祝词,向全国发出开展“三反”斗争的号召。
1952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社论:《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发动群众的关键何在?》。
“三反”中的打“大老虎”行动
1952年1月中旬,全国“三反”运动普遍展开,经过领导自我检讨、群众检举揭发、有贪污行为者坦白,“三害”问题的基本情况已大体清楚,运动的重点开始转入清查和打击严重的贪污分子阶段,即打“大老虎”阶段。
政务院财经委副主任李富春于1952年1月30日,在作报告时提出判定“大老虎”六条标准:1、个人贪污一亿元以上的;2、不满一亿元,但对国家损失很大者;3、满一亿元以上的集体贪污案的组织者、主谋者;4、贪污5000万元以上,性质严重,如克扣救济粮、侵吞抗美援朝捐款者;5、坐探分子,与私商勾结盗窃经济情报,或利用职务自肥、使国家损失一亿以上者;隐瞒各级国家财产或官僚资本未报,价值在一亿以上者。
在打虎斗争高潮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过激情况,如:定出打虎指标,出现逼供、诱供、假供的情况,从而伤害了一些无辜者。中央发现苗头后,采取措施进行了纠正。1952年10月25日,“三反”运动结束。据统计,全国参加“三反”运动的达850万—900万人,受到处分的占4.5%左右,查出贪污1000万以上的10.5万余人,约占2.7%,绝大部分免于处分,部分给予行政处分。判处有期徒刑的有9942人,无期徒刑的有67人,死缓的9人,判处死刑的42人。
1952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结束“三反”的报告,“三反”运动宣告结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