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院志 编辑

系统记载问津书院的古籍院志

问津院志问津院志

《问津院志》是一本系统记载问津书院艺文、讲学、祀典、建置等内容的古籍院志,是湖北现存唯一一部保留完整的书院志,不仅是研究古代书院史、教育史重要资料,也是地方史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问津院志

作者:王会厘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ISBN: 9787558239885

古籍提要

编辑
《问津书院志》六卷、首末各一卷。清王会釐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印,兹据是刻本影印并整理。

据卷前《续修问津书院叙》,略知王会釐生平之一二。王会釐,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协辨院事撰文处行走,国史馆总纂,甲辰(1904)恩科会试同考官,京察一等,记名道府加四级纪录三次。庚子(1900)七月,随慈禧太后幸西安;辛丑(1901)和议成,返京归觐。后主鬯问津书院,因问津旧志“蠹编断烂,版毁于兵”,遂有重修之志,旋因入都供职而不果。甲辰九月,奉母讳里居,适问津书院理事徐辰甫、王楚材、沈子木以问津书院志相托,遂续成此志。

问津书院,在湖北黄冈。相传,孔子自陈蔡去楚过此,“使子路问津”(《论语·微子》);后当地人掘地获石刻,上有“子路问津处”五字,故名。元明之时,尝为讲学之处。明万历间移建于今址,并题额“问津书院”,曾建分院于河南商城,一时称盛。明末毁于兵,至清康熙六年(1667)始修复。乾隆间(八年、十九年、二十三年)复有改建与增修。光绪七年(1881)监生熊明春等募资重修大成殿。

问津书院之志,先后凡五修。明万历间,黄彦士首修;崇祯间,王士龙辑有墨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邑人王抡士三修;道光二十年(1840)曹翰、万承宗四修,“征引详博,世称善本”(见本志卷五万承宗本传)。至光绪间,惜皆“蠹编断烂,版毁于兵”,故有此第五修(详见王会釐《续修问津书院叙》及卷首《凡例》等)。

是志体例仿李梦阳《白鹿洞志》,分六卷,“首形胜,辙环见矣;次建置,庙田详矣;三祀典,礼乐习矣;四讲学,师友尊矣;五先正,典型昭矣;六艺文,著作备矣”。又仿《孔宅志》体例,增卷首、卷末,“备载原委”。前有志序,修志凡例、目录、姓氏及崇祯、康熙、道光三志修辑姓氏、康熙道光二志目录。是志有文有图,卷首有圣像、新旧庙图,卷一有山川脉络图,尤其是卷三《祀典》所载乐舞之图文(礼器图、乐器图、礼乐总图、礼乐总数、乐章、舞谱、祭品等),弥足珍贵,诚可谓征文考献、继往开来。

书籍版本

编辑
明神宗万历年间问津书院开始倡修《问津院志》,由当时的中州巡抚黄彦士主修并作序言。后续修三次,清康熙44年(1705年),由翰林、太仆寺少卿陈大章二次主修,道光20年由翰林、知府万承宗三次主修,光绪31年(1905年)由翰林、国史馆总纂王会厘四次主修。

主要影响

编辑
该志书不仅是研究古代书院发展史、教育史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社会、人文的宝贵史料,是我国现今尚存古代书院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完整志书。

再版信息

编辑
《问津院志》的这次编辑再版,以光绪31年(1905年)王会厘主修的《问津院志》为版本,整理重刊。由于《问津院志》原来是宣纸木版印刷,全书八卷分五册线装。这次为便于收藏、携带和阅读,分上下两册线装,并改用精致外盒套装。原书目录未标示页码,为方便阅读检索,在原志的基础上新编目录页码,并作说明。

下一篇 白鹿洞书院

上一篇 问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