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哨遍·为米折腰 编辑
《哨遍·为米折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其主旨即是“归去来”,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全词写得周到而浑成,虽是檃括前人文章,但抒写自己的怀抱并自成妙境,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创造。
作品名称:哨遍·为米折腰
作者:苏轼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乐府》
文学体裁:词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1,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2,有卜邻之意3。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4,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5,扣牛角而为之节6,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7。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8。征夫指予归路9,门前笑语喧童稚10。嗟旧菊都荒11,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12。策杖看孤云暮鸿飞13。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14,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15,泛溪窈窕16,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17,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18?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19。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20。
词句注释
1.治东坡:指在东坡垦荒耕种。
2.鄱(pó)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东。董毅夫:人名。
3.卜邻:选择邻居,即做邻居的意思。
4.檃(yǐn)括:就某文体原有内容、词句改写为另一体裁之创作手法。
5.释耒(lěi):放下农具。
6.节:节拍,打节拍。
7.口体交相累:因口欲而拖累身体,因身体不受委屈而影响口欲。交相,互相。
8.晞(xī):干。
9.征夫:指行人。
10.“门前”句:言儿童在门前笑语喧哗。
11.嗟:慨叹。
12.容膝:仅容下双膝,言居室狭小。扉:门。
13.策杖:拄杖。
14.浪语:乱语。
15.麓:山脚。
16.窈窕(yǎo tiǎo):美好貌。一说幽深貌。
17.幽人:隐居的人。这里系作者自指。
18.皇皇:同“惶惶”。心不安貌。
19.觞(shāng):酒杯。
20.遇坎还止:意谓随意而安,顺其自然。坎,坑、穴。
白话译文
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文章有词句而没有配声律。我在东坡置地之后,在坡上面建筑了雪堂。人们都笑话雪堂简陋,只有鄱阳人董毅夫过访觉得很喜欢,并有为邻的打算。于是拿来取《归去来兮辞》,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声律,用以赠送给董毅夫。 让家中僮仆歌唱,当时僮仆跟随我在东坡上,我放下农具与他唱和,敲击牛角为他打节拍,不是很快乐吗?
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为了追求而离开家庭,身体和内心都已疲惫不堪。回去吧,谁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从前的生活都不是现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干。行人指给我回家的路,门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经种植的菊田已经荒芜,原先年轻的松树已经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叹我如今已和它们一样。只有小窗容我驻足,关紧了院子的大门。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风高云淡,暮鸟归巢。云飞天空,本没有心思,暮鸟归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归乡下了。我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世界。亲戚之间已经无话可谈,只有音乐和文学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在翠绿的山里崎岖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与我为伴,暗谷里同样有着春的希望。看见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叹说生命也该在这里结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类呢?为什么要担惊受怕不可终日?收敛自己的心思,不管门外的变化。神仙只会在哪里呢?至少不是对富贵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巅自在地高呼,用壶中的美酒来超脱自己。这不就是神仙一样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样前进,遇到坎就停下。
整体赏析
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写。此词仅微改《归去来辞》语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声律。
此词主旨即是“归去来”。苏轼之爱陶渊明,在于欣赏他的弃官归隐。苏轼在仕途中挫伤累累,太需要解脱,“归去来”便是他抚慰心灵的最佳方法,逃避现实的最佳途径。全词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写得周到而浑成。尽管词意全系出自《归去来辞》,但抒写的是自己的怀抱,与胸中无此境界,徒以檃括为趣不同。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文字,可说非常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种情况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当高的难度,非一般人能为之。苏轼檃括此作的高妙处,在他融合了《归去来辞》的“序”与“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为米折腰”,概括了陶渊明史传的可靠记载;次句“因酒弃家”,凝缩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等语;第三句“口体相交累”,从“序”一下过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变,甚至还有导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说,苏轼改写《归去来辞》,实际是一种艺术创造。
名家点评
宋代张炎《词源》卷下:“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檃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到。”
明代杨慎评本《草堂诗余》:“《醉翁亭》《赤壁前后赋》,当时俱檃括为词,俱泊然无味,独东坡《归去词》特胜,不特其音律之谐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上一篇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