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红蛋白尿 编辑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指尿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的现象。反映了血管内有超出正常的溶血。由于尿中血红蛋白含量不等,尿色可以呈红色、浓茶色,严重时呈酱油色。患者因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症状,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血红蛋白尿容易清晨第一次尿出现。蚕豆病有进食蚕豆史或在蚕豆开花季节发生。溶血严重时常伴贫血、黄疸,肝、脾大。根据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病名血红蛋白尿外文名Hemoglobinuria 就诊科室肾内科 常见病因尿路中溶血、肾梗塞、血管内溶血等常见症状尿色呈红色或浓茶色,严重时呈酱油色;溶血严重时常伴贫血、黄疸,肝、脾大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李小会丨副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肾内科审核
目录1病因及常见疾病2检查3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基本信息若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则红细胞在尿中溶解,尿色呈红色称假性血红蛋白尿。
2.肾梗塞
在梗塞区域产生溶血,此种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血中与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属正常,和血管内溶血引起真正血红蛋白尿容易区别。
3.血管内溶血
是血红蛋白尿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具体如下:
(1)红细胞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2)血型不合:输血反应。
(3)细菌感染:见于败血症、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常见恶性疟疾,此病又称黑尿热。
(4)药物和化学制剂所致溶血:如奎宁、奎尼丁、氯丙嗪、非那西汀等药物。化学制剂及重金属盐类常见苯肼、硝基苯、苯胺、砷、砷化氢,铅等。
(5)动植物因素引起血管内溶血:见于毒蛇咬伤,毒蕈中毒。
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内在缺陷慢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酱油样尿)的发生直接与睡眠有关(不止限于夜间睡眠)。酸溶血试验阳性(Ham试验)有确诊意义。卢斯试验阳性(ROuS试验)尿沉渣经铁染色后可见蓝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热溶血试验,糖水试验阳性有参考价值。
2.蚕豆病
是先天性遗传性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本病进食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后1~2d出现精神不振,黄疸,酱油色尿提示本病。确诊须依赖实验室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是:①G6-PD活性测定(最可靠)②谷既甘肽稳定试验③红细胞海涅茨小体计数④亮甲酚蓝染料还原试验⑤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3.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系指患者全身或局部手泡在冷水或进食冷饮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实验室的诊断依据是溶血素试验阳性(当-兰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属于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4.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遗传慢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依据是: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呈球形,黄疸,脾大,贫血。实验室检查主要是红细胞脆性增加。有家族史可帮助诊断。
5.地中海性贫血
主要沿地中海分布,意大利、希腊等国,我国浙江省亦有发生。属于遗传缺陷,血红蛋白分子化学成分改变所致。确诊除父母双方之一家系中有此病发生外,主要靠实验室检查。
6.恶性疟疾
又称黑尿热,蚊虫叮咬疟疾患者后将疟原虫带入健康人体内发病,因此夏季多见,我国南方比北方多见。诊断除尿呈红色、茶色、黑色外,主要根据季节、区域、疟疾患者接触史、输血史等,发冷发热期血涂片找疟原虫是确诊手段。
7.肌红蛋白尿
由于肌肉组织变性,炎症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及代谢紊乱使肌红蛋白从受损的肌肉组织渗出,肌红蛋白分子量小易从肾脏排出而发生肌红蛋白尿,见于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大块肌肉组织受损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