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绲 编辑

东汉名士荀淑的次子、荀彧的父亲

荀绲(生卒年不详),字仲慈,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名士荀淑次子,荀彧之父。

荀绲官至济南相,与其兄弟七人被称为“荀氏八龙”,年六十六卒。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荀绲

字:仲慈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颍川郡颍阴县

最高官职:济南相

人物生平

编辑
荀绲,字仲慈,是荀淑第二子,与兄弟七人皆有德业,时人号为“八龙”。荀绲官至济南相,在六十六岁时去世。

轶事典故

编辑

高阳里

颍川荀氏居住在西豪里。渤海人苑康为颍阴令时,认为昔日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如今荀氏亦有八龙,于是改其里为高阳里。

天下英俊

荀绲与同郡李膺、杜密、沛国朱寓皆为天下英俊之士。庐江周景担任豫州刺史时,辟四人为从事。

结交唐氏

《典略》记载:中常侍唐衡打算把女儿嫁给汝南人傅公明,傅公明不娶,就转给荀绲的儿子荀彧。荀绲贪慕唐衡的权势,就让荀彧娶了唐衡之女,致使荀彧受论者讥讽。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汉纪》载唐衡死于桓帝延熹七年(164年),当时荀彧不过两岁,则成婚之日唐衡早就过世了,贪慕权势之言并不正确。且荀绲是八龙之一,必定不是通过苟且方式谋求好处的人,若是不得已而接受,又怎能说是贪慕权势呢?昔日郑昭公拒绝与齐国结亲遭到非议,隽不疑拒绝与霍光结亲而被人赞美,受非议在于昭公使本国失去援助,被称赞在于隽不疑深谋远虑,但当时并没有受到危害,所以能够各自保持气节。到了宦官专权的时候,四海谨慎畏惧;左悺、唐衡,说句话就能杀人。因此当时谚语‘左回天,唐独坐’,便是说左悺、唐衡权势无人能比。顺从他们远近亲属生活才能安定,忤逆他们祸端就会立刻降临;这就是以生存代替死亡,蒙受耻辱来达到保全自己的时候。过去蒋诩与王家联姻,也没有使节操受损,荀绲答应这件婚事,又有什么妨害呢?”

荀绲为荀彧娶唐氏之事,又见于范晔《后汉书》。但此书称荀绲畏惧宦官,才答应亲事。而荀彧少有才名,因此并未遭受非议。

相关争议

编辑

荀绲与荀昱

荀淑兄子荀昱,字伯条(一作伯脩),官至沛相,与李膺一同被杀。史书容易混淆他与荀绲的事迹。

如“八俊”之事,薛莹《后汉记》载:“李膺、王畅、荀绲、朱宇、魏朗、刘佑、杜楷、赵典为八俊。”

张璠《汉纪》中,杜楷作“杜密”,荀绲作“荀昱”,与薛莹《后汉记》记载不同。

周天游认为:“考(杜)楷,东观诸史均无此人迹;(荀)绲则畏惮宦者,方为子娶常侍唐衡之女,虽为一龙,岂得以俊目之。(杜)密故太仆,(荀)昱沛相,皆以党事为有司奏捕,当以范书为是。”

尚书荀绲

谢承《后汉书》载:“荀绲字伯条,拜尚书。绲性明亮,敏于众职,以勖群僚,秉机平正,直而行之。是时,内外公卿大夫莫不敬惮焉。”

按《陶渊明集》及《后汉书》,荀绲字仲慈,荀昱字伯条,此言“荀绲字伯条”,不知何故。

另外,袁宏《后汉纪》称“尚书荀绲”与沛相荀昱皆在建宁二年(169年)下狱被诛。

亲属成员

编辑

荀绲亲属成员

关系

姓名/简介

父亲

荀淑,字季和,东汉时期名士。

荀俭,字伯慈。

荀靖,字叔慈,隐士。

荀焘,字慈光,举孝廉。

荀汪,字孟慈,昆阳令。

荀爽,字慈明,官至司空。

荀肃,字敬慈,守舞阳令。

荀旉,字幼慈,司徒掾。

荀衍,字休若,荀彧之兄,《荀氏家传》称其为荀彧第三兄。

荀谌,字友若,《荀氏家传》称其为荀彧第四兄,《三国志》则称其为荀彧之弟。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侍中、尚书令。

史料记载

编辑
荀绲的事迹略见于陈寿《三国志》和范晔《后汉书》中。

《三国志》

《后汉书》

下一篇 荀靖

上一篇 荀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