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政策 编辑
投资政策是一定时期内,一国为指导投资活动而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规定和举措。它是整个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规模政策、投资结构政策、投资技术政策、投资管理政策等。投资规模政策旨在保持经济规模; 投资结构政策的基点是合理分配投资比例及使用方向; 投资技术政策着眼于生产设备现代化,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投资管理政策旨在保证前述三种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
投资政策
相反,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则采取紧缩性的投资政策。与此相适应,在财政方面,提高税率,减缩财政开支,以遏制消费和投资,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遏制投资;在外贸政策方面,控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见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投资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依靠内部积累,同时尽可能争取外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免除了农民缴纳的巨额封建地租,为投资提供了可靠的内部源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家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了规模巨大的、以重工业为中心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重点的基本建设投资,为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其后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凭借原有基础,自力更生地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80年代对外开放以后,尽力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外资和技术,以增强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加速实现现代化。
②建设本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独立统一的发展战略,经济上充分发展与国外的往来,但绝不依附于任何外国。
③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相互兼顾,相互平衡。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平衡只能是相对的平衡。在适应劳动生产力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按照“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扩建”的方针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坚持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综合平衡,使投资规模与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
⑤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结合其他方面需要,按比例、妥善地安排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⑥合理安排投资布局,避免盲目建设和地区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既坚持全国一盘棋,使各个局部服从整体战略安排,又照顾各地特殊情况,发挥地区优势。
⑦统筹兼顾国家重点建设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安排。
⑧合理安排技术结构。根据世界技术发展水平和公认的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把不同等级的技术(如先进技术、中等技术、落后技术等)的组合和比例具体落实到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中的有关投资建设上去。既考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某些必要的先进技术乃至尖端技术的采用,又考虑中国经济文化仍较落后,资金和技术力量短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殊条件。
⑨按照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属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布局、技术结构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等关系全局的重大活动,主要发挥计划的作用,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一般性技术改造和小型建设,主要由市场调节。计划、财政、金融三位一体,密切配合。重点建设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由财政供应资金;一般建设实行指导性计划,由财政、银行根据国家计划和有关的产业政策、地区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