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投资 编辑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直接开厂设店从事经营,或者投资购买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份,从而对该企业具有经营上的控制权的投资方式。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3766家,比上年增长39.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1339亿元,下降8.0%,折1633亿美元,下降13.7%,对华直接投资额1221亿元,下降11.4%,折176亿美元,下降16.7%。
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它资本。股本资本包括所持有分行的股本,附属及联营公司的股票。再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从其附属或联营公司应得但未以股息形式分发的利润。其它资本主要涉及公司之间长期或短期的债务交易,包括母公司与其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分行之间的借贷。
(2)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从而取得各种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并派人员进行管理或参与管理;
(3)投资者参加资本,不参与经营,必要时可派人员任顾问或指导;
(4)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买入现有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通过股权获得全部或相当部分的经营权,从而达到收购该企业的目的;
第一,投资者以其所投资的资本大小取得所投资企业部分或全部管理控制权,方便企业贯彻经营策略与管理措施。
第二,投资者可一揽于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获取被投资国的市场、人力和资源。
第三,对被投资国来说,直接投资可带来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带来不同形态的资本,如果被投资国能够正确对待、运用直接投资的话,将会很大程度上推动该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对被投资国来说,直接投资是重要的利用外资的渠道,但不构成它的对外债务,因为直接投资企业只是在能够取得纯利润的情况下,才有按企业章程对外国投资者支付和汇出利润的义务,且外国投资者应得的利润亦可作为再投资的资金来源。
各国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其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一直是不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和专门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最初是投资修建铁路、电力系统与开发矿山等,后来逐渐投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主体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十大投资国,这些国家二战以后大都分投资于拉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后者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条件是,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到了70年代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及利率、汇率的波动,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大为减弱,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加。进入80年代,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发达国家高利率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国际资本逐渐倾向于在发达国家之间对流并由此构成了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典型特点。80年代后半期以后,国际直接投资又借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高速增长,资本更多地在发达国家之间互为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逐渐由原来向拉美国家转向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尽管东南亚、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 1997年爆发的货币危机的重大打击。
我国的经贸往来与投资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资本也撤出该地区,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地区,仍然是经济活跃的一个源泉。因此,从长远来看,亚洲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点。
1.投资方向的税务管理
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往往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如税法规定,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2.投资地点的税务管理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对投资地点的税收待遇进行考虑,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地区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如税法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投资方式的税务管理
企业可以采取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投资方式。根据税法对不同投资方式的规定,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可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4.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管理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决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方式。如果具有法人资格,则独立申报企业所得税,如果不具有法人资格,则需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分支机构可能存在的盈亏不均、税率差别等因素来决定分支机构的设立形式,将会合理、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
除了区别,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间接投资,可以为直接投资筹集到所需资本,并监督、促进直接投资的管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急速扩大,仅靠一般的个别资本已很难从事技术高、规模大的项目的投资,而以购买证券及其交易为典型形式的间接投资使社会小额闲散资金集合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长期的较为稳定的巨额投资资金,解决了投资需求的矛盾,是动员和再分配资金的重要渠道。因此,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主要和基本的投资方式。可以说,直接投资的进行必须依赖间接投资的发展;而直接投资对间接投资也有重大影响,这主要是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变化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该企业发行的证券前景的预期,从而使间接投资水平发生波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介绍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经贸合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燕表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为301亿美元。10年来,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信增额超过700亿美元,累计达1007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来华投资771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236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继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4大经济体。
据悉,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500家,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与此同时,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额东盟对华实际投资32.6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为71亿美元,增长一倍多。2013年上半年,东盟对华投资达41亿美元,累计超过80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6%。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3766家,比上年增长39.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1339亿元,下降8.0%,折1633亿美元,下降13.7%,对华直接投资额1221亿元,下降11.4%,折176亿美元,下降16.7%。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