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县 编辑
沁县,隶属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东依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东连武乡县、襄垣县,西毗沁源县,南接屯留县,北与武乡县、平遥县接壤,总面积1320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10月,沁县下辖9镇、2乡, 6个社区、218个行政村。 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沁县退出贫困县。
2021年,沁县地区生产总值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18亿元,增长10.0%。
中文名:沁县
外文名:Qi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140430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长治市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
面积:1320 km²
下辖地区:9镇、2乡
政府驻地:胜利路33号
电话区号:0355
邮政编码:0464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7.06 万(2021年)
著名景点:二郎山森林公园
火车站:沁县站
车牌代码:晋D
地区生产总值:40.92 亿元(2021年)
沁县西湖美景
尧,属冀州。舜,属并州。
夏、商,复属冀州。
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归晋置铜鞮邑。敬王六年(前514),置铜鞮县。
东汉、三国、两晋,铜鞮隶属上党郡。
南北朝,铜鞮改隶并州。
唐永徽六年(655),铜鞮始隶沁州。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威胜军。元光二年(1223),升沁州为义胜节镇军。
明洪武初年(1368),省铜鞮县入州,为山西省直隶州。
清沿明制,归冀宁道。
民国元年(1912),废沁州改称沁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隶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太岳一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晋东南专署(地区)。
1985年,撤区建市,隶属长治市。
沁县地图
截至2021年10月,沁县下辖9镇、2乡:定昌镇、郭村镇、故县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沁州黄镇、 南里镇、松村镇、牛寺乡、杨安乡,另有: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6个社区、218个村。 县政府驻胜利路33号。
位置境域
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东依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介于北纬36°25'—36°57',东经112°29' —112°53'。东连武乡县、襄垣县,西毗沁源县,南接屯留县,北与武乡县、平遥县接壤。东西宽39公里,南北长60公里,总面积1320平方公里。
沁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沁县,四周环山,中部平坦。平均海拔1000—1100米。地形最高处郭村镇棋盘山,海拔1748.4米。最低处新店镇南池二神口河谷,海拔916米。
气候
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常年(1958-2013年均值)气温9.1℃,历年平均降雨量557.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2.8%;常年无霜期168天;常年平均风速1.1米/秒;常年日照2311.5小时。
土壤
沁县,土壤有褐土和草甸土2个土类、6个亚类、20个土属、57个土种,褐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94%。
水资源
漳河
矿产资源
泉水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沁县有宜林面积15万亩,主要树种28类100余种。此外,县境内繁衍生息着200多种野生动物。禽类和500多种野生植物。郭村镇、松村乡、次村乡、牛寺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养殖居长治市第三。
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李俊杰
综述
2021年,沁县地区生产总值409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258万元,增长9.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08%;第二产业增加值91121万元,增长1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27%;第三产业增加值231859万元,增长10.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65%。
人民生活
2021年,沁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9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5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8.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2.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沁县固定资产投资241121万元,增长17.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2402万元,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751万元,增长110.3%;第二产业投资79662万元,增长-1.5%;第三产业投资115708万元,增长12.2%。
2021年,沁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26.11亿元,完成投资45.5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7亿元,增长-2.4%。其中,住宅投资2.7亿元,增长16.1%。
财政
2021年,沁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86万元,增长9.37%。税收收入7955万元,增长31.75%,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4493万元,增长29.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7698万元,增长-10.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3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7.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8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7.1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74.2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9.96%,城乡社区支出增长-84.11%,农林水支出增长-18.67%,交通运输支出增长92.61%。
第一产业
2021年,沁县粮食种植面积26843.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3.4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1937.4公顷;小麦种植面积71.6公顷。粮食产量142984.4吨。其中,夏粮230吨;秋粮142753.8吨。
2021年,沁县生猪存栏23654头,增长41.8%;出栏34717头,增长51.2%。牛存栏9565头,增长7.5%,出栏14458头,增长12.4%。羊存栏68471只,增长5.4%,出栏40513只,增长56.5%;家禽存栏646.3万只,增长56.9%;出栏838.5万只,增长17.7%。猪肉产量2735.8吨,增长54.4%。牛肉产量2317.5吨,增长25.5%。羊肉产量591.5吨,增长57.1%。鸡肉产量11304.9吨,增长18.4%。禽蛋产量7198吨,增长4%;
2021年,沁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9978千瓦;机械耕地面积2562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496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4200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1038948吨,增长-0.53%。
2021年,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9.41亿元,增长59.36%。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49亿元,增长30.08%;利润1.56亿元,增长236.77%。
建筑业
2021年,沁县建筑业增加值4948万元,比上年增长2.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72.5万元,增长15.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1473.7万元,增长1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398.8万元,增长15.3%。
邮电业
2021年,沁县邮政业务总量2204.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6417万元,移动电话用户12.9万户,互联网接入用户4.7万户。
金融业
2021年,沁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94263.01万元,比年初增加69337.27万元,比上年增长9.56%。各项贷款余额409980.35万元,比年初增加63545.81万元,比上年增长18.34%。
2021年,沁县保费收入14762.67万元,增长9.15%。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0313.84万元,增长5.85%;健康和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202.97万元,增长18.2%;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176.6万元,增长32.54%;车险业务保费收入2069.26万元,增长5.1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36.65万元,增长23.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赔付1051.76万元,增长28.99%;健康和意外险业务保费赔付244.31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赔付2184.89万元,增长21.26%;车险业务保费赔付977.39万元,减少26.77%。
教育事业
2021年,沁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高中4所;初中6所,小学25所,小学教学点14所。
科学技术
2021年,沁县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共检定计量器具496台(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其中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244合(件)、用于安全防护的计量器具148合(件),用于医疗卫生的计量器具51合(件),其他53合(件)。
医疗卫生
2021年,沁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病床位66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24张。卫生技术人员940人,其中医生523人,注册护士233人,药剂人员50人。乡镇卫生院13个,床位234张,乡村医生和卫生技术人员493人。
文化事业
2021年,沁县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馆13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90548册。
社会保障
2021年,沁县城镇新增就业275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4%。
2021年,沁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7109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405人(在职6734人、退休3671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6704人(在职3878人、离退休2826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652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31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4258人,参保率98.5%。参加失业保险7125人,参加工伤保险10105人,参加生育保险6440人(其中女性2916人)。
2021年,沁县累计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1017人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775.737万元;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06158人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821.1739万元。
沁县交通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新旧208国道和太焦铁路穿城而过, 省道沁涉线和沁沁铁路横贯东西,太(原)洛(阳)公路纵贯南北,二沁(沁县、沁源)、沁武(沁县、武乡)公路横亘东西。
沁县地处长治到太原的中轴线上,208国道穿境而过;太长高速武乡出口距离沁县15公里,正在开工建设直达沁县的八车道快速路,建成后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县城;
太焦铁路纵贯沁县南北,正在建设的太焦高铁已在沁县东部的松村乡设站,通过快速路8分钟就可到达沁县县城;
在建的霍黎高速在沁县新店镇、故县镇均设有出口,距离县城仅15公里;沁县距长治机场约45分钟车程,距太原机场约1.5小时车程,机场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三亚、深圳、南宁、桂林、长沙、重庆等地的航班。便捷的交通资源,织成了一张互通便利、省时快捷的交通网。
沁县特产
沁县鸡蛋,个大皮红,黄少清多,营养价值高。
沁州南瓜籽
沁州南瓜籽,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沁州南瓜籽呈扁椭圆形,一端较长,外表浅黄淡白色,边缘稍有棱,表面稍有毛茸。瓜籽种仁整体肉厚、果仁味道鲜美色灰绿、清香、味浓、回味绵长。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沁州南瓜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遂起名为“爬山糙”。在1919年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便饮誉海外。在国内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
沁县风光
圣天寺在山西沁县城东30公里东郎村北侧。始建于晋,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中殿、后大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
大云禅院
大云禅院在沁县城西13千米的郭村镇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邻,林木掩映。寺院坐北向南,共有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前殿、后殿,两侧有朵殿、配殿、廊房等建筑。现仅存前殿、后殿等主体建筑。
普照寺
普照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8公里的郭村镇开村村东。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阴,视野广阔,景色优美。寺坐北向南,原为西进院落。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观音殿(后殿),两侧配殿、厢房、节义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现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2018年12月,沁县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9年3月,沁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沁县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
2022年8月,沁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