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状态 编辑
战争状态是指当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将军队处于最高级的备战准备,并向全国发布战争动员令的一种战斗紧张形势。
通常当交战一方或双方宣战(或宣布战争状态),或一方使用武力而他方确认为战争行为时,战争状态即开始存在。宣战是一国向另一国通知或宣告终止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
中文名:战争状态
外文名:State of war
释义:发布战争动员令一种战斗紧张形势
战争开始:交战一方或双方宣战
依据:《战争开始公约》
敌对行动的停止并不等于法律意义上的战争状态的结束,战争状态通常由交战国缔结和平条约而结束,也可能由战胜国单方面宣告或同战败国发表联合声明而结束。
签订和平条约是交战国之间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和平的一种传统方式。和平条约的内容一般包括:完全停止敌对行动,释放和遣返战俘,部分或全部恢复战前条约的效力,恢复外交、领事和贸易关系等。有的和约还包括赔偿或赔款条款、割让领土条款等。和平条约由交战国政府间谈判签订,经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批准后生效。
纽伦堡和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在判决中,曾判定德国和日本发动的一系列突然袭击为违反条约和国际法的罪行,并据以对负责者判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德、日等轴心国宣战。许多国家的宪法都有关于宣战的规定。
在国际战争的实践中,对于结束战争状态和恢复和平,除上述传统的方式外,还采取了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
①有些战争并不先达成停战协定,而是战争行动和战争状态一起终止。如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就没有停战协定,而是由1940年3月12日的莫斯科和约结束。
②有些战争是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兼并而结束的,并不需要有法律要求的和平条约。如1936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就是这样结束的。
③有些战争是通过简单的双边声明代替和约而结束的。如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声明“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④有些战争状态的结束是由一个交战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通过国内法途径单方面地宣布战争行动法律上的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立法程序,选定日期结束了同德国的战争状态。如1951年7月9日美国、英国、法国宣布对德国的战争状态已经结束,苏联则定为1955年1月25日结束。
2022年俄乌冲突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全境将进入战时状态。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4日夜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决定自2022年3月24日起将乌克兰战时状态延长30天。相关命令已提交至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等待批准。
2022年5月18日,乌官方宣布将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于5月25日5时30分到期后延长90天。 当地时间5月22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投票决定将该国战时状态延长90天至8月23日。
2023年2月19日,乌官方宣布将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自2023年2月19日延长至2023年5月20日。
2023年5月19日,乌官方宣布将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自2023年5月20日延长至2023年8月18日。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投票决定延长战时状态90天至2023年11月15日。 11月,据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乌官方宣布将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自2023年11月16日延长至2024年2月14日。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2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称,乌总统泽连斯基已签署将战时状态再延长90天至2024年5月13日的法案。
2024年5月,乌克兰官方宣布将乌国家战时状态延长至2024年8月11日。
2024年7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已向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提交了关于将战时状态从8月12日起再延长90天的法律草案。
2023年巴以冲突
2023年10月7日,根据以色列急救组织最新消息,火箭弹袭击已造成以色列1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与此同时,耶路撒冷拉响防空警报。
2024年黎以冲突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9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在黎南部提尔市表示,黎巴嫩正目睹的(来自以色列的)威胁是一种心理战,黎巴嫩确实正处于战争状态,有很多平民和非平民死亡,许多村庄因以色列被摧毁。
国际公约
《海牙第三公约》(1907)规定:开战前应有预先明显的警告,其形式或用附有理由的宣战书,或用以宣战为条件的最后通牒。但战争常常是不宣而战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取得军事上的优势,经常发动突然袭击。
1928年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非战公约》),特别是《联合国宪章》缔结后,国际法禁止以战争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禁止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因此,如果一国发动侵略战争或非法使用武力,不论是否经过宣战,都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依照这些规定,宣战不再是法律上战争状态开始的必要条件,但也不能认为宣战已经毫无意义。
中国法律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第14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第67条第18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权力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当我们国家决定进入战争状态时,负责管控国家安全的机关将参照国家宪法规定或者全人大常务委员会规定,有权力采取特别的行动和措施限制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并增加公民和组织的义务。而国家主席负责宣布战争状态和发布动员令;全国人大则负责决定战争与和平去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某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务院负责依照宪法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战时状态
战时状态一般指当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政府将军队处于最高级的备战准备,并向全国发布战争总动员令的一种紧张战斗态势。即交战双方之间存在的敌对态势。一旦两国互相进入战争状态,彼此之间的外交关系和经济贸方面立即断绝,原来签订的所有协议也会立即失效,双方都会撤回外交人员和侨民。
该状态一般来讲需要国家之间彼此宣战。一个国家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后会准备,包括军方会对交通工具进行统一管理(以备前线所需);对粮食和其他日用消费品进行统一管理,平民不可随便购买;限制奢侈品生产;国内工厂开始为军方服务,开始生产军工所需;并进行人口登记,召回预备役人员进行战时训练。战时状态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只是进行防备措施,立足即将到来的战争需要做准备,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区分
不难看出,战时状态和战争状态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战时状态仅为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不受法律的保护,因此也不被法律承认。而战争状态受宪法保护,对于态势的紧张程度来说,也比战时状态要更高一级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