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港区 编辑

连云港境内港区

灌河港区灌河港区

灌河港区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 、灌南县和盐城市响水县的界河-灌河两岸。在全省沿海开发战略的推动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初见端倪,两个2万吨级泊位及30万平米堆场已经完全具备生产能力。2013年试投产就完成吞吐量150多万吨,一季度超额完成港口集团下达的45万吨计划指标。市场开发局面逐步打开,港口货种类越来越多,海河联运局面初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区雏形逐渐显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灌河港区

投入运营:2012年6月

注资:5000万元

所属地区:连云港市

项目简介

编辑
根据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灌河港区是连云港港“一体两翼”中“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地处灌南县堆沟港镇,作为2011年度市政府重点督查目标任务,项目建设2万吨级通用泊位,占用岸线长度400米,水工建筑物主要为2座码头及3座引桥。本码头工程近期以服务于直接经济腹地为主,重点为灌河半岛新区的企业,主要货类为散杂货和集装箱;中远期服务对象将逐步扩大至间接腹地。

项目进展

编辑
项目由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金灌投资集团合作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注资5000万元,工程建设投入1亿元,完成引桥部分的灌注桩基础并开始水工平台基础的施工,后方堆场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进入施工招投标阶段。预计年底完成码头工程的基础,2012年6月完成上部结构,并投入运营。

现场见闻

编辑
驱车40分钟,笔者从灌南县城赶到了位于灌河半岛新区的堆沟港海河联运区项目指挥部。随行的灌南特种船舶产业园副主任李金铸介绍说,2011年8月,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金灌投资集团成功签约,标志着连云港港灌河港区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操作层面。

伴随着“轰轰”的打桩声,步行至港区前沿码头施工区。正在施工现场巡视的灌河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宜友说,从2011年10月16日第一根灌注桩落地,仅仅用了两个星期,3座码头引桥的33根灌注桩全部打下,正在给两座2万吨级的码头打桩。由于前沿水深不够,施工方计划对灌河进行疏浚,使码头水深达到通航标准的-13米。

码头前沿所处的地方不久前还是一片荒的滩地,成片的芦苇依然在随风摇摆。而在码头后方留作堆场的区域,砖窑厂留下的土地还是泥泞一片。“这个月,我们将对现有土质进行真空预压软基处理,通过40到50万方的大面积吹填工作,首期形成10万平方米的堆场,满足7月试投产的需要。”同时还兼任连云港港口股份投资发展部部长的武宜友,每天的精力几乎全扑在了灌河这片热土上,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吃在灌河、住在灌河。

灌河港区灌河港区

从位置上看,向东,灌河直通大海,往西,经盐河、奔运河,直通长江。正在码头现场指导的港口集团副总工程师蔡建新感慨地说,灌河的确是连云港一条不可多得的“黄金水道”,它的广阔前景不可限量。作为连云港港的喂给港和辅助港,灌河港区建成后将满足3万吨的船舶自由航行。“对于灌南特别是半岛新区的临港企业来讲,灌河港区的建设无疑是一大利好。一方面,码头公用设施的配套将给胶合板、焦炭、矿石等大宗散杂货的大进大出节省大量成本,同时,也将减轻主体港区的压船现象。”

李金铸告诉我们一条好消息,灌河港区的岸线使用通过了省预审。无论是建港专家还是园区干群,他们都希望早日将从灌河口到盐灌船闸的整条航道进行清理整治,真正让灌河发挥通江达海、海河联运的“黄金”功能。

黄金水道——为海河联运提供优越条件

编辑

灌河港区灌河港区

灌河通江达海,号称苏北的黄浦江,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没有设闸的河流,向上通过盐河与京杭大运河、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相连,亦可通过通榆运河与长江相连,是连云港南翼最便捷的海河联运通道。周边陆路交通便利,盐海高速、宁连高速、204国道、326省道、226省道等跨境而过,连盐铁路和连淮扬镇铁路启动建设。优越的交通条件为海河联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苏北经济的全面提速,灌河港区海河联运的区位优势将愈发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仅2013年,灌河国际就成功开通了广西经灌河国际到山东,京唐港经灌河国际到淮安和射阳,大连经灌河国际到宿迁等航线,集散、中转货物近10余种,使海河联运业务逐步得到加强。

钢厂园区——产业支撑不断壮大公司实力

编辑
灌河港区周边二市三县,临港产业又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钢铁产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仅灌南就有兴鑫钢铁等钢铁企业,现有产能就达500多万吨,加之周边的德隆镍业、化工园区、电厂、造纸厂等企业不断投产,钢铁产业、生物化工、发电、造纸、船舶修造和现代物流在灌河港区周边逐渐壮大,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港口建设也促进了大进大出产业的落户,正逐步进入佳境。

外五内三——航运条件不断完善

编辑
灌河港区的通航条件日臻完善,以前3000吨船舶航行都困难,万吨级和五千吨级货轮均可常态停靠国华电厂、德隆镍业和灌河国际码头。灌河港区2万吨级航道已经到达国华电厂码头,5万吨级航道已经由德隆镍业垫资建设,预计年内完工。内河航道开工建设通榆运河至盐灌船闸段的三级航道,完工后一千吨船舶将畅通无阻,海河联运效率将得到根本的提升。

随着港口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临港经济的发展。我县还调整经济结构,打造灌河半岛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钢铁、物流、船舶、化工等产业,依托港口发展产业,推动周边冶炼、化工和煤炭中转基地的布局和发展,港口配套设施建设纳入轨道,全力推进口岸开放工作。县委县政府还充分利用灌河黄金水道优势,推进码头公共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做好沿线码头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码头的社会公共资源功能,更好为全县经济社会服务。

对于如何更快打造灌河港区海河联运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好灌河国际码头作用,释放海河联运效能,该公司总经理武宜友建议,当前亟需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全力推动航道建设。虽然灌河上下游航道已经开挖和即将开工,但国华电厂码头至灌河国际码头近10公里航道仍没有整治计划,给灌河国际市场经营造成了重大影响,也严重地拖累了海河联运的上量,致使灌河国际大马拉小车,严重削弱了港口竞争力。因此,建议尽快加快整个航道治理,完善航标设施,进一步释放灌河航运潜能,最大限度发挥海河联运的能力,快速形成海河联运规模。二是全力推进口岸开放,全面提升海河联运质量。口岸开放是涉及到海河联运能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灌河国际海河联运才是全方位的、真正的海河联运中心。

灌河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

编辑
截至2013年10月,灌河两岸港区的货物吞吐量成功突破千万大关,与同期317万吨相比,增长2.19倍,创下灌河开港以来历史新高。

乘船行进于灌河之上,只见两岸开发如火如荼,厂房林立,航道内行船如织,川流不息。随着灌河开发的深入推进,钢铁、物流、仓储等多家大中型企业纷纷入驻,使得两岸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灌河航运的支撑。同时,随着拦门沙的治理、灌河2万吨级航 道的试开通,以及一些专业化码头的建成,灌河的通航和接卸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形成了港口航运和两岸经济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连云港灌河海事局副局长 张学好 灌河流域的船舶流量巨增,吞吐量激涨。载重4000千吨级以上的船舶已经突破了4000艘次,比同期增长了5倍多。

然而,由于灌河流域通航环境复杂,灌河口新建航道只能白天单向通航。为提高灌河口新建航道通航效率,海事部门根据潮汐变化情况,及时提供准确的通航信息,合理安排单向航道进出时段,科学调度船舶使用航道时间。灌河海事局还对载货量4000吨以上的装货船舶及载重吨1万以上的船舶实行100%护航,使有限的航道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安全通航效率。

连云港灌河海事局副局长 张学好 我们灌河吞吐量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吨。我相信随着灌河拦门沙的成功治理,和即将疏浚的5万吨级航道开通以后,灌河必将迎来更加超常规的发展态势,为整个灌河地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艘香港籍国际航线船舶进入

编辑
2014年9月6日1730时,首艘中国香港籍国际航行船舶“金茂”(英文船名:JINMAO)散货船载运镍矿40750吨顺利进入灌河靠泊于临时一类开放口岸的响水陈家港宏海港务码头。

“金茂”散货船船籍港为中国香港,总吨30638,净吨18281,总载重吨为54768吨。船舶长度189.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7.60米,主机功率6976.00千瓦,

该船为首艘进入灌河的中国香港籍国际航行船舶,本航次所载的红土镍矿装货港为菲律宾的苏里高。

灌河是江苏省唯一的在干流上尚未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全长74.5公里,在响水境内流程近40公里。这里河宽水深,四季无冻,终年可以通航,是十分难得的“黄金水道”,人们称之为“苏北的黄浦江”。

下一篇 盐城港

上一篇 赣榆港区